今天,中国社科院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发布《社会心态蓝皮书》,引发了微博中的两条热搜#中国男性婚姻满意度高于女性##中国女性心理健康好于男性#,第一条发布早于第二条,但两条放在一起看,不禁让人有了更多的思考。
从第一条来看,中国男性的婚姻满意度高于女性。在中国传统婚姻中,女性一直被赋予了相夫教子的角色。男性作为家庭的大家长,具有家庭事务的拍板权利,而女性则在家务琐事上承担了更多责任。由此看来,男性侧重于更加具体的社会角色,而女性的工作则倾向于碎片化的内容。
经过社会的发展、变迁,男女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但是是否是质的的飞跃还有待探讨)。
女性开始在社会的不同工作岗位中承担起更加重要的角色,女CEO、女校长、女总统等频出。女性创业者大会、女性创新峰会等基于创业女性的会议也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中,女性从原本的接受者,逐渐转变成为未来的开拓者。
回到家庭方面,原本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也开始逐渐瓦解,社会开始关注男性在家庭中能承担的更多责任。但基于女性的性别特征及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女性依旧更倾向于在家庭中碎片化的家务中付出更多的时间与体力。而生育后的女性,基于母爱天性的羁绊,则倾注了更多的精力在家庭中。有报道指出,《2019年度中国家庭孕育方式白皮书》显示,95后全职妈妈占比已达82%。
相比于女性,男性在家庭中则依旧更加倾向于经济支柱的角色。这样的角色一方面减少了男性在家庭中的家务责任;另一方面则增加了男性在家庭经济支持方面的压力。这样看来,有一定经济能力的男性,在婚姻生活中,需要承担的责任较少,能享受到的诸如洗衣、做饭、带孩子之类的福利则更多。而40岁左右的男性,如果在工作中遇到被辞退等变动,家庭压力则会迅速增加,从而导致悲剧;50岁以上的男性,工作岗位基本不会再经历较大的变动,则能更加无压力地享受家庭的服务,婚姻满意度也就更强。
再来看心理健康的问题,男性一直以来更多的使承担家庭中对外的角色,比如外出打猎,外出工作,外出交际等,所以男性在个人形象树立方面有着更加强烈的驱动性。男性对其他人眼中的自己也更加在意,随之而来的就是更加沉重的心理压力。
反观女性,社会形态决定了女性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家庭中,同时,女性并不会背负与男性平等的经济压力,也就降低了女性对外沟通,获取经济报酬的压力。家庭的幸福与否就直接决定了女性精神压力的大小,而孕期及月子期间的女性,由于孕激素,与生产的原因,对于家庭中细微的变化则更加敏感,精神压力更大,这也就造成了,多数女性在孕期或月子期间会因为家庭问题走向极端。
在感叹男性在婚姻中满意度更高,和女性心理更健康的同时,我们也该多关注一下中年失业的男性与刚生产的女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