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认为这里不是我该呆的地方,我必须不断提高自己,所以必须刻意疏远他们。
他们整天一起约战王者荣耀,而我在一边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得到app的每日更新从未落下,混沌的课程也是每周必看直播。
本来我只是看了和菜头的文章《一枚中年人是怎样吃鸡的》,于是想尝试下吃鸡是怎么回事,而完全没意识到这是一款网游——我中学时就立志一辈子不碰的东西。
然后上班时忍不住吹嘘下自己在游戏里的一些有趣体验。
然后陈鑫、万万先后忍不住买了新电脑加入。
然后老吴忍不住改造了办公室电脑加入。
然后又拉了杨帆下水。
吃鸡后,我们的关系很微妙地融洽起来,我很难再把自己与他们完全割裂。
我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个正反馈、心流、刻意练习的漩涡中,其他的事情在主观上开始变得无关紧要。
得到新知识新思想的刺激完全比不上团战吃鸡的刺激,无论后者是挫败感还是成就感的刺激。
更加令我沉迷的是作为领导者的体验:判断局势,下达指令,然后承担后果——这是现实里少有机会过的瘾。
我开始欠下日课,甚至拖到周末再一起看完;何帆的专栏更是已经完全落下。
至于混沌研习社的课,已经连笔记都懒得看了。
每当痛定思痛,告诫自己和他们不一样时,阅读学习带来的刺激感又实在微弱。
这时候他们一拉我吃鸡我就忍不住加入——尤其是感到他们把我当成大腿的时候。
那么,侵占我大把时间的吃鸡到底有没有让我有所成长?
现实中我还没机会待在一个谈得上共同愿景、相互帮助的团队里,但在吃鸡的虚拟世界中,我体验到了。
观察每个人对游戏的感受很有意思。
眼瞅着要吃鸡了,最后却只吃到鸡屁股,你是愤怒还是生闷气还是大笑?
自己死了,你是怨怪队友还是自我批评还是仔细观看回放不带感情地总结经验?
吃到鸡了,你在第一时间是吹嘘自己的操作、战略判断,还是赞美队友?
被队友坑了,你是不断责怪对方,还是赌气不玩、还是打死队友、还是把接下来的局面尽可能打好?
被队友指责了,你是反唇相讥,还是自我批评,还是翻看回放找出问题所在,还是想想自己有没有犯过同样的错误?
发现自己最近没有进步,你是不想再打了,还是去抱大腿,还是去看教程,还是自己默默练单排去?
以上种种,都还有其他选项。
还有些很有意思的现象:
1,辉神犯错别人不会说太多,但我犯错会被众人黑。有时辉神自己也水了,但却生气说我不给力。上升期的人真的要低调。
2,刚开始他们都是新手时,非常听我的指挥,几乎把把进前十。后来打多了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开始感慨:怎么进个前十都这么难,打得好郁闷。
3,上一把还因为跳伞分散被分别击破,下一把面临新的开局,又开始你们跳这儿我去那儿,四人落了三个点。
在游戏里,我第一次亲身体会到了很多停留于理论的模型:
集体心流、刻意练习、正反馈系统、确认偏误、记忆篡改、领导力≠权力、真正的高手
我有什么缺点?
关键时刻会乱。既有意识原因,也有心理素质的原因。有些问题在脑子中演练了很多遍,但临阵还是会应激反应。
发挥不稳定。高手不在于最强的时候如何,而在于稳定发挥出的水平。
情绪不稳定。连杀2人基本就是我上线了,连杀后不管对面什么状况都先兴奋起来吹一通;遇到紧急情况会懵逼瞎打一通。
另一种情绪不稳定。尽管老早就意识到:你不能指望队友、装备等条件都成熟了才去吃鸡,但还是会抱怨别人太水。
控制欲太强。有时希望别人完全按我的指挥行动,懒得花精力思考他们的方案。
也会推卸责任。有时候真的是真心以为是别人的问题,不看回放真不知道自己也有问题。
玻璃心。办公室四个人排一起了不带我,也不通知我,心里就会不爽。
我有什么优点?
局势判断大部分时候很正确。
善于发掘更多可控资源(学习小技巧,善用他们不用的物品)
抗压,越是被人黑就越是要变强
展望未来,玩网游的这段体验也许对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我有所帮助,也许对我加深一些模型的体会有所帮助。
但是,无论如何这都应该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段经历,应该有个终点。
我越觉得自己能戒掉,就越是戒不掉。
毕竟似乎什么时候结束都可以,于是一拖再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