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素老师的生活叙事
沧浪胜迹原本打算去北寺塔逛一圈的,结果下午出门太晚,三点多,又是公交出行,算来算去,等我到北寺塔估计就得关门了,而且北寺塔可以在拙政园看到,是园林借景的代表,想着去拙政园再去看。于是临时改变形成,打算去沧浪亭走一走。上次去沧浪亭已经是20多年前了。
文庙一角四号线2号出口,出来就能看见苏州中学和文庙,文庙的气派即便在萧条的冬日里也依然能够让人感受到。文庙的墙居然是红棕色的,前些日子我一直在想,苏州好像没有红墙的,寺庙最多,都是明黄色的墙,但文庙的墙其实也不是红色,偏暗偏淡,这大概还是和苏州城几千年的文化有关。文人气足,帝王气不足。
沧浪亭外水面和石桥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建于北宋。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园林,沧浪亭排第一。看过了清代名园留园再看沧浪亭,显得过于狭小和质朴。但沧浪亭自有与众不同之处,未进园门便有一池绿水绕于园外。这是最让人惊喜的地方,水面宽敞而平静,通过一座曲折的小桥走到园门。水边是一条比较宽敞的行道,一个老人在卖枯莲蓬,与园子的古朴和相称。
铁莲蓬进门就是一座山,山下有太湖石堆叠的假山和山洞。山下凿有一个不大的水池,水池倒映着上面的曲折回廊,非常好看。这里的古树有高大的香樟和枫杨,这和其他的园林不太相同,还有一棵开满花的粉色山茶,美人茶。
美人茶和香樟园内建筑不多,毕竟只有很小的面积,但处处花墙营造出美感。印象最深的是面水轩,明明是在园内,但视野全在园外。
面水轩外去年带学生们一起学习苏舜钦的《沧浪亭记》,文中写“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 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如今看来,样貌居然还是这样,可见苏州园林的美,不仅在于其本身,而且还在于历经千余年,这里延续下来的历史的记忆。
临近闭园,此时夕阳甚好,阳光透过花窗照过来,或者照在梅花和竹子上,“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实在是妙哉!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苏舜钦将其取名“沧浪亭”,大概心里也怀着屈原之志。仕途不顺,但不愿同流合污,择一处隐居,寄情山水。此后的沧浪亭又有很多故事,最有名的就是沈复和芸娘的故事了。“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每天行走在苏城的历史与现实之中,既能感受山水之美,也能有生命之悟。这座城市的底蕴太深,我们都似水中的浮沫,漂浮而短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