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郭召良CBT入门第四十六课:养育健康的孩子(中)

郭召良CBT入门第四十六课:养育健康的孩子(中)

作者: 鸿蒙小筑 | 来源:发表于2023-01-27 22:24 被阅读0次

    本讲主题:肯定是健康人格的基石

    Ø 肯定是前进的动力

    肯定是正性核心信念的基础,是健康人格的基石。

    一个孩子无论天赋水平如何,实际表现如何,家长都应当肯定孩子,因为肯定是一个孩子成长发展的基础,也是前进的动力。

    肯定孩子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和动力,这实际上是教育的基本常识。在学校德育的工作中,许多班主任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得:转变差生要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开始。老师总是尽力去找到学生的优点,并把这一优点反馈给学生,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也愿意得到更多的肯定。于是,他们愿意去表现,让自己变得更好,这样一来,优点就越来越多,进步就越来越快。

    有一个语文老师被安排教授一个班级,这个班级的学生的语文成绩都非常差。他的第一个举动就是给所有学生的作文都打了高分,每个都在80分以上。对这些学生来说,他们从没有得到过这么高的作文分数,于是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也愿意写。老师在后续的教学中继续给学生高分,并给学生一些指导,学生在作文上投入的精力越来越多,他们的写作也就变得越来越好了。

    有一个教育心理学实验想证明表扬和批评的作用。研究者把学生分为三个组,连续一周时间都做相同类型的数学作业。第一组每天完成作业以后,研究者会予以表扬;第二组每天完成作业之后,研究者会找到瑕疵予以批评;第三个组既不给予表扬,也不给予批评,被称为对照组。实验结果发现:(1)表扬组成绩逐步提高,这是因为小组成员被肯定之后,他们有更大的动力想表现更好;(2)对照组成绩则没有变化,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动力去钻研和学习,他们的成绩只是维持原有的水平;(3)批评组的成绩则是先升后降。这是因为他们不希望受到批评,有努力的动机,但持续受到批评后,他们的学习动力下降,在他们看来无论怎么做自己都会受到批评,那么自己还不如不做。这个是实验说明:表扬才是一个人能持续进步的动力,而批评只有短期的效果。

    教育中有些做法其实是违反肯定原则的。

    有不少老师在给学生批阅作文的过程中,从不给学生满分。他们担心如果学生一旦得了满分,就会骄傲。其实,如果总是得不到满分,学生就会认为缺陷是必然的,就会放弃努力。我们给学生满分,他会觉得这是对他的肯定,他们会有更多的动力,希望得到更多的满分。正如我们在比赛中取胜一场,还想取胜第二场,胜了第二场还想胜第三场,有了三连胜,我们会希望六连胜以及更多的胜利一样。所以,苛求并不会导致进步。

    有些学校的高考模拟考试的难度设置也是有问题的。有不少学校把3月份的一模考试难度设定在与高考大致相当;4月份的难度则设定得高一些,他们觉得这样做能发现问题,避免学生骄傲;5月份的难度就低一些,希望学生们都考得好一点,增强学生的信心。其实这大可不必,作为模拟考试,它应当始终保持一个难度水平,这样学生可以从三次考试的成绩上升中,看到自己的进步。

    Ø 肯定是前进的基础

    只有肯定现在,才能从现实走向理想,否定当下,就否定了前进的基础。家长要学习肯定孩子,有一双发现孩子优点的眼睛。

    对孩子的成绩,你也许希望他考95分,但孩子目前可能只能考60分,在这个时候,孩子怎样从考60分到考95分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肯定。

    当你对孩子考60分给予了肯定,孩子就希望更好,会更努力地学习;当他考65分的时候,你也去肯定他,他就会希望自己能考70分;当他考到70分,你还是肯定他,他就会希望自己考到80分;当他考到了80分,他就希望自己能得90分;考到了90分,他就希望自己能考到95分。

    追求进步、追求成长是所有人的心理动力。这也是人本主义学派的一个核心思想之一。

    但如果你以95分来否定和批评他的60分,他在努力之后依然没有达到你的期望,尽管他在进步,批评就会挫伤他的积极性和进取心,于是他会选择消极和懈怠,自甘堕落。

    对于家长来说,要用一双肯定的眼睛去看孩子,前面提到的评估零点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取得进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把孩子和别人比,不要和成功的人比,家长应当让孩子和他自己比,和他的过去比。在这样的比较方式下,家长就可以看到孩子的进步,孩子在你眼中就不再是问题一大堆,一无是处了。家长把自己看到的进步反馈给孩子,让孩子也看到自己的进步。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收到父母的肯定信息,他才愿意更加进步。

    在家庭教育咨询中,我们经常建议家长,也训练家长去看到孩子的优点,让家长把自己看到的孩子的优点反馈给孩子。每次会谈,家长都会向咨询师汇报自己看到了孩子的哪些优点,咨询师对家长的这些转变予以肯定。经过几个月的练习,家长会看到孩子更多的优点,孩子也会受到家长的更多肯定,家长也会得到咨询师更多的肯定。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有巨大的改变,也会越来越变成家长所期望的样子了。

    Ø 希望为孩子成长指明方向

    我们不能停留在对孩子需求满足,还要对孩子有要求。养育孩子过程中,光有肯定是不够的,需要对孩子提出希望,为孩子成长指明方向。

    家庭教养方式中有两个因素需求和要求。对于孩子的需求,我们讨论的结论是应当及时充分地满足孩子的需求。但是我们的家庭教育不能停留在对孩子需求的满足之上。我们还需要对孩子有要求,把他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把孩子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和有用之才的过程中,肯定是第一位的。但仅有肯定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对孩子提出我们的希望,为孩子的成长指明方向。

    Ø 如何表达希望

    期望表达不当会被孩子理解为对自己的否定

    表达希望应当在对孩子肯定之后进行

    对于一个粗心的孩子,你希望他细心一些;对于一个写作业拖拉的孩子,你希望他完成作业及时一些;对于一个缺乏耐心的孩子,你希望他多一些耐心;对于一个胆小的孩子,你希望他勇敢一些。这些希望都反映了孩子成长的方向,也是他成为社会的人、有用的人的必修课。

    只是对于家长而言如何表达希望却是大有学问。

    如果期望表达的方式不当,就变成了对孩子的否定。例如,你有一个活泼的孩子,你希望他安静一些,你告诉他说:“你安静些好不好?”或者“你能不能像某某一样安静地坐在那里?”当你这么说的时候,孩子会认为:活泼好动是不好的,那个安安静静坐在那里的某某是好的,自己是不好的。这样一来,家长的希望就变成了对孩子的否定。其实家长并没有认为活泼是不好的,只是孩子过分活泼,而希望他适当收敛一些而已。

    家长需要注意一个原则“表达希望应当肯定在前”。就是你向孩子表达希望的时候,应该先肯定孩子然后再来表达对他的希望,这样就可以避免他把你的希望理解为对他的否定。例如,遇到上面这种情况,家长可以说:“小孩子活泼一些挺好,但如果你在必要的时候让自己保持安静就更好了。”这样的话,既对他的活泼保持了肯定,但同时也告知了他努力的方向——必要的时候学会安静。

    又例如,就我们前面提到的孩子写作业拖沓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对孩子及时完成作业表达期望呢?家长需要先找到一个肯定的点,然后对他表达期望就会比较好。你发现尽管孩子拖沓但他作业还是完成了,这样的话,你就可以这样说:“你能完成自己的作业,就是一个好学生。妈妈不希望你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业上面,要是你能够用更短的时间完成作业,你就可以有些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Ø 表扬和批评都应该具体

    表扬和批评的时候我们应当尽量具体,不要去贴标签;不要把孩子的任何行为都归因为某个特质(能力、性格、品格等)。标签无论是好还是不好的,对孩子都是不利的。

    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塑造离不开表扬和批评,表扬和批评的时候我们应当尽量具体,不要去贴标签;不要把孩子的任何行为都归因于某个特质(能力、性格、品格等)。标签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对孩子都是不利的。

    给人贴标签是我们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做出的一种冲动,家长教育孩子时应当尽力避免。例如,当孩子很好地完成了作业时,我们有家长会说“真勤快”;当孩子没完成作业时,有家长就会说“真懒惰”。当孩子出色地完成了某项任务时,有家长就会夸孩子“真聪明”;当孩子没完成任务时,有家长就会说孩子“很笨”。当孩子没考好时,有家长就会给出“不努力”“不认真”“态度不端正”“笨”等一大堆标签来。

    贴标签,本质上是成年人对孩子的评价。由于少年儿童缺乏客观的自我评价的能力,成年人对他的评价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他们往往会接受成年人的评价。负面的标签过多,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是不好的,最终导致他们放弃努力,不再积极进取。正面标签虽然是正面的,能给人带来正面的评价,但人为此会担心失败,不敢探索和追求进步。这是因为,如果失败了,头上的光环也就是正面的标签,就会黯然失色。所以标签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是不好的。

    曾经有一位家长,去听了某知心姐姐的讲座。知心姐姐的中心思想就是:“告诉孩子,你真棒!”这位家长听完讲座以后,感触颇深,反思自己的教育发现了太多问题,于是决定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回家后,看到儿子正在桌前写作业,妈妈还没走到儿子跟前,就对儿子说:“儿子,你真棒!”儿子并没有搭理她,妈妈以为儿子没听见,于是又走到儿子身旁,趴在儿子写字的桌子上,重复对儿子说:“儿子你真棒!”儿子抬起头看看妈妈,愣了几秒钟后,对妈妈说“你有病吧!”又过了几秒,儿子似乎明白了什么,接着跟妈妈说:“你又学了什么招对付我呀!”

    从前,妈妈给孩子的都是负面标签,这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负面的。现在妈妈又给孩子贴正面标签,这个时候孩子自然会怀疑妈妈说的这句话不是真的,怀疑妈妈说这句话的动机,是不是有什么阴谋。

    其实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不需要贴标签,当孩子做出一个行为,你认为好就直接表扬;当孩子做了一件事情,你认为不好就直接批评,让他改了就好。例如,当孩子把房间收拾干净时,你就只需要告诉他:“看你把房间收拾得很干净,妈妈很喜欢!”这就可以了,你并不需要在后面再加上一个“我儿子真勤快”的标签。当然,如果看到孩子的房间很乱,你可以直接对他说:“你的房间太乱了,你现在把它收拾了!”这就可以了,你也犯不着在后面再加上一句“你简直太不爱清洁了”的表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郭召良CBT入门第四十六课:养育健康的孩子(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lfy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