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徐庶还是作为刘备的军师时,曾有一次对刘备这样说过: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后来的刘备倒也算如愿,既拜了诸葛亮为军师,后不久又将庞统纳入了战略核心层。然后来,我们都知道了,这刘备拼死拼活,最终依然是没有实现众人笃信的“得天下”。这倒是让读者看不明白了,甚至都开始怀疑了刘备的实力。
但如果得知这句话的起源,你或许就不会这么说了。因为对于诸葛亮和庞统来说,虽然他们才华横溢,可要说自己是“得知而得天下”的角儿,可真是会有些开不了口。不过他们的老师水镜先生司马徽就不同了,因为他们都是司马徽一手调教出来的学生,为师的司马徽不夸奖几句,那又怎么能证明司马徽的教学方法卓越呢?
所以当刘备屯驻在新野,就曾与司马徽就有过以下对话:
司马徽:“一般的读书人和见识浅陋的人怎么能认清天下大势呢?只有能认清天下大势的人,才称得上是俊杰。”
刘备:“谁才可以称得上俊杰?”
司马徽:“诸葛亮、庞统”。
要知道当时的司马徽,在荆州那可是数一数二的名士人物,当刘备听他这儿一说,势必开始了深信不疑,在寻找卧龙、凤雏人才上,更是会挖尽心思。
对于司马徽来说,自己的这两个学生,资质其实不相上下。诸葛亮,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幹,优於将略。庞统,南州士之冠冕,德公诚知人,此实盛德也。这些评论,倒也中肯,两个学生其实都各有各的好,只是回忆往事时,司马徽却估计只能想起庞统这个学生了。
话说,当时的南郡人庞统听说司马德操住在颖川,于是走了两千里路就要去拜访他。到了颖川,正遇上司马德操在采桑叶,庞统于是在车里对司马徽喊道:“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就应该地位非常显赫,哪有压抑巨大水流的流量,去做治丝妇女的事!”
德操说:“您暂且下车。您只知道走小路快...”
庞统说:“我出生在边远偏僻的地方,很少见识到大道理。如果不叩击一下声音洪亮的钟鼓,那就不知道它的声音之响。”
司马徽听后,不禁有些发懵。随即又冥思了很长一段时间。待庞统坐轿离开后,司马懿便开始了从桑树上下来,只是下地后,一时半会,司马徽却完全感觉不到自己的那双麻木的腿,司马徽有些欣喜,转而长叹道:庞统真真的太会说了,弄得我,连自己下没下树都给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