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767303/e4a93c659f5470ba.jpg)
上篇图示文收到校友Shera发来的反馈,她小结上篇奥义并想和我进一步探讨:
喜欢你和爱你的人,有多大程度愿意帮你,他们处于什么阶层拥有什么样的资源,将决定你能调用的资源总量。但是关系之间的构建是价值交换,同时情感的维系大于工具属性的维系。
这里延伸一个问题,处于资源少又阶层低的人,通过什么,能和高能量高阶层的人建立关系,并获得他们信任,让他们愿意帮你,并持续成为能被你所用的社会资源。
这个命题具有普适性,值得探讨。
提问:个体如果先赋资源(出身时的阶层地位或教育背景)相对不高时,如何打开所向披靡的人生?
埃隆马斯克不就是一个鲜活案例吗?去看看他传记《硅谷钢铁侠》便能得到答案:坚持创造源源不断的自致资源,实现心中狂热梦想。
那么,学术研究上能否得到这条路径的验证呢?
我找到林南先生高被引的论文,主要结论:
相对于先赋的个人资源来说, 自致的个人资源在地位获得中具有更多的价值。
当社会资本处于较高层次时, 人力资本的回报将会下降。
翻译成大白话:先天不足后天补。社会资本处于低位时,才更突显变现价值。随位置上升,价值回报会戛然而止。
林南的论文合作者俞弘强认同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提出“宏观交换,微观行动”观点,也算侧面回应这个问题:他独立撰文研究政府和农民关系的论文,从职位经济价值定位排序表中看,“农民”是社会阶层和地位低位的典型代表,是值得研究的破题点。
他对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理解: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的研究主题是 “人与社会作为两种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行动系统 ( 个人行动系统和社会行动系统) , 怎样共存” ( 8) 或者说 “寻求报酬或效用的理 性行动者如何能够建立社会文化系统” 。
围绕这个研究主题, 科尔曼为自己确立了三个主要理论目标 :
①提供一种以个人理性为基础的社会行动理论, 并以此将社会科学的微观理论和宏观理论结合起来 ;②建立各种数学模型, 以说明社会系统中微 观与宏观相互过渡的各种途径, 从而以演绎性、形式化的理论预测和解释社会系统的行动;③深入、全面地分析各种形式的社会行动,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法人行动 。
翻译成大白话:不要过于看重个人资源获取,要看到社会文化的“整体性”,不要过于功利主义的看社会关系,理性地将人际关系视为“系统行为的内部分析”就好。此外,“法人”也是低位资源者快速获得社会(他人)认可的小径。
不知有没有回答好你的问题。低位资源者主要社会行动策略:持续提升自致资源,理性选择人际网络(职业圈、弱关系、小世界等),争取尝试“法人”角色(角色-功能-价值理论)、教育投资。
与相似的人共情,与相异的人成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4767303/1011313f2941166e.png)
个人社会资源微循环
![](https://img.haomeiwen.com/i4767303/00640be9db711721.png)
自致资源重要变量教育投资
![](https://img.haomeiwen.com/i4767303/fb224a904139b696.png)
如何寻找“我的朋友某某”
![](https://img.haomeiwen.com/i4767303/a949aff3bd6dba09.png)
你和他究竟是什么关系
![](https://img.haomeiwen.com/i4767303/8c7681e96ace65a4.png)
同质VS异质:你对不同的人应区别对待
![](https://img.haomeiwen.com/i4767303/cb23b87cb5bb2127.png)
这张图看起来应该去重
![](https://img.haomeiwen.com/i4767303/2cfb2f8406ec078e.png)
关系-位置-地位=社会关系优势
![](https://img.haomeiwen.com/i4767303/d76b712f40ccec8b.png)
请结合邓巴数字模型划分下你的人际网络
![](https://img.haomeiwen.com/i4767303/0d903f4c21df3505.png)
有意思的是,俞弘强还对“政府与农民关系”进行了研究,林南先生对中国纵向家庭关系(兄弟姐妹间的互动)对社会的影响也有研究。
至此,学者们研究“社会人际价值”的发心,个人理解是让个体更好融入社会行动,以更理性宏观视角看待人际关系维护与社交的意义。社会宏观以更好理解社会规则,并以个人微观行动和家庭微观经营为行动目的,实现个体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双向预期。
这是我理解“社会资本”的奥义。
你呢?欢迎留言与我讨论。
Ref 社会网络与地位获得 社会交换理论与理性选择理论之比较研究——以布劳和科尔曼为例
政府与农民关系研究述评——对当代中国社会学学者相关成果的考察
Changelog
- 20210221 AM7:30 初稿(未完整引用原文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