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说起服装,现在已没人受冻了。只要不太讲究,要穿名牌,大多数人都有衣服穿。
但小时侯则不然,那时,买布要布票,对于成衣,想都不敢想。
那时的布,多是那种阴单蓝布,很好,通用性好,男女适应,不会造成浪费。
往往买块布,母亲做套衣裤,零头,又给娃娃做,娃娃做剩的碎布,母亲又拿来补补丁,打布壳,做鞋垫,一点丟头都没有。
那时的衣服,一般是哪里破了,补块补丁。一件衣服补的疤疤点点,像和尚的百衲衣。
补来补去,阴单蓝穿惯了,形成定势,穿的我像《蓝袍先生》里的蓝袍先生,只喜欢深色,怕穿新衣。
到了后来时新“的卡”衣服,我一穿上,仿佛芒刺在身,有无数双眼睛盯着,浑身不自在。
后来,我一有新衣服,就先放在水里泡几天。阴单蓝布会掉色,再用土碱洗洗,晒干,显旧,才敢穿。
穿上,还不敢冒然出屋,先在家里穿穿,习惯了,才穿出去。
那时的衣服,做老大,老二,老三才划算。
因为娃娃都在长,又特别爱惜衣服,天气不冷,或不遇节假。
男娃娃,都把衣服脱掉,折平收好,然后光着上身做事。
往往一件衣服没穿烂,短了,又拿给二弟穿,二弟穿小了,又拿给三弟穿。
有的人家娃娃多,五六个。或间杂有姐妹。
阴单蓝通用,姐姐,妹妹一样穿。
穿得,要不看头发,脸色,皮肤,身材,身高,简直分不清哪个是妈?哪个是姐?哪个是哥?哪个是弟?
还有,那时的垃圾坑见不到烂衣服。自家穿不了的衣服,又有老乡来讨走,人情做了,还时常得点老乡的疏果吃吃,一点不浪费。难怪那时,穷是穷点,不焦虑,穷开心。
后来有了“的卡”“灯草绒”“的确良”更不得了,能穿的人,简直跟现在开大B,开B马的人一样。
那时还兴借衣服裤子穿,有的人结婚,不是家家有“的卡”衣服裤子,能借去穿穿,算多大的荣耀。
我很佩服当时的布厂,伟大!通用性好,哪像现在,产品会过时过剩。阴单布一生产几十年,不会过时过剩。
而且,布厂还节约成本,不用产品更新换代,不用养无用的研发人员。也不用培养什么研发人员。
有时我看看小时的照片,人人一样。都是上身阴单蓝衣服,下身阴单蓝裤子,裤脚还高吊一拃。一个个单纯快乐。
穿惯了阴单蓝,让我一生怕穿色彩鲜艳的新衣服,还怕标新立异:奇装异服太“潮”不敢穿。西装除结婚时穿,太突出,再也不穿。中山装穿的人少,太显眼,我也不穿。大红大紫的唐装扎眼,更不穿。
这样倒好,我常年穿工作服,衣柜里的几套深色夹克,西裤,穿了几十年还在穿。
还好,男人的服装永远不变,只要买品质好的,不会过时。
女人的服装就不同了,今年流行宽松的,明年变成紧身的,今年这样色素,明年那样颜色。
放上三年的服装,一穿出去,懂行人一看,唛!三年的衣服你还在穿?我的早丟了。
说来说去,还是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于衣服这块,不存在衣不蔽体,更别说受冻的事。
2024年4月20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