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忙碌好像成了常态,居然都没空和老主任打个招呼,当然是大家都忙,快下班的点了她的诊室门口竟然还有好几个等待就诊的,也真是辛苦老主任啦。
之前那个好像被按了情绪开关的高中生入约而来,不过这一周就出现一次情绪爆发,还是班主任老师在场时发生的,那就不会有太过激烈的“打人”行为了,蹦蹦跳跳喊喊叫叫,扔几本书、拍几下桌子,一会儿就平复下来了。
当然,即便如此也是“有点不合时宜”,毕竟都是高中生了,同龄的人早已经开始会控制自己情绪,也不会就因为几个词语而“撒泼打滚”。看起来这孩子心理年龄小,或者是一直没长大,亦或者是有退行。如果不去干预,任其发展下去,估计高中也没法上完。那如果去工作更没法持续做下去,对于婚恋来说,哪个菇娘能忍受“动不动就发火打人、又蹦又跳又喊又叫”的男生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9591160/24a9f058df939eb1.jpg)
其实,孩子妈妈早就发愁这事啦,只是觉得“或许大点就好了”,再去追问一下,其实从小就这样,哪有什么改变,甚至还更厉害了,因为这么大人了还出现过“脱了衣服在地上打滚”的事。
对于我的提问,这孩子典型的“多问少答”,看着他眼睛转几圈就是不说话的样子,我内心也真是有点急啊,并没有复杂的问题,他怎么就是不说话呢?
“你是怕说错了不敢说吗?”孩子点头。
“你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吗”孩子还是点头。
“你是想说但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吗?”还是点头。
……
看着这个高高壮壮的孩子,看着他脸上的青春痘,我轻声地猜测着,一边还给家长解释着:“这是个很想把事情做好的孩子啊,也很想有很多朋友,只是没那么自信,只是做事的能力不够……”
说着说着,孩子竟然哽咽了,眼圈红红的,满眼里都是泪花。
唉!这得是内心有多少压抑的东西啊。
家长反复强调“在家给他讲道理时说的可好了,答应的好好的,就是到了学校就不行了呢”。
是啊,道理我们也都知道,这是理性脑的功能,我们的认知治疗就是通过调节“认知能力、认知改变”来达到治疗作用。可是,这孩子明显的是遇到事情时“理性不在线”,只有原始脑和情绪脑在支配,直接发动“战斗/逃跑反应”,用“蹦蹦跳跳、喊喊叫叫、摔东西、打人、打滚”的方式来处理。这个时候,多么好的道理都没有,因为根本听不进去。当然,情绪稳定下来时,也就是过一阵子或者过几天再说这事时,理性回来了,就能听懂也认同,也就是“答应的可好了”,可是行为模式不变还是持续原来的样子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9591160/5dfcb4e1fc3c2397.jpg)
动力催眠不是“讲道理”,是用信息加载的原理、流程的方式,在催眠过程中直接激发“战斗/逃跑反应”,而此时意识清醒,理性尚在,也就是在治疗室中只能坐在那里,“无处可逃”,意识和潜意识不断交锋,不断沟通,自下而上的改变也就慢慢开始了。
这个孩子,一个动力催眠流程之后,情绪平复了,竟然心情评分达到9(10为最高),板着脸进来笑着出门回学校了。
当然,任务持续而艰巨,他需要n多次的训练才能做到“遇事冷静”和行为模式真正改变。这也是对催眠师和家长的巨大考验:家长的情绪稳定性和经济能力;催眠师的稳定性和包容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