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在哪,通俗就在哪,深奥也能变通俗,通俗也能成深奥。别怪人太高,也别嫌人太低,自察就好!
今天写的这话,即时就能产生正能量,阳气生发。
午睡后,在11点~13点之间,想到今天没写什么,也不想写什么,起码在没写灵感句子前,不愿写,也写不好。因为灵感句,像注入了灵力,一种生发力,能提升真实存在的能量,甚至可感觉到热力(温暖的),感觉很好。
那就写灵感句吧。
怎么做呢?微微地发问中,用冥想吗?不。看书吗?也不想。于是借助聊天。
与谁聊?没谁。有谁,也不聊。如果聊,太啰嗦。
于是……
于是借助陌生与陌生,这二个词对聊,对聊出一种距离很远的话题……这就形成了对立面,慢慢拉成了峰与谷的距离,这种高度又形成了高与低……成句时,又拉进了通俗与深奥这对组合。
最后,上面这话就诞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