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的课程谈不上妙语连珠,也没有精彩纷呈,更多的是老师一路成长的娓娓道来。分享里老师的经历也仿若我的昨天,可我的今天还没能和老师重叠,但也有自己的一些感慨。
一是成长是个慢动作。自己如此,孩子、学生也如此。开始的分享,有些参与的老师急着要干货,要求讲重点。我相信老师也看见了,但老师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不疾不徐的讲着,足可见老师的稳。算了一下,前后八年的时间,老师到今天的状态,从早上4点多起床,开始每天读书,分享,约练从不懈怠,这里的汗水只有同频的人自己最清楚。
二是知道和做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信息爆炸时代,你我缺的从来不是知识,而是反复实践之后的知行合一。老师开始到处“求医问药”让孩子到处上补习班,自己到处培训,知识学了一箩筐,能用上的只可数一二,能想象当时的那种无力感。最后通过在焦点反复实践,才做到今天的稳。
三是改变自己难,改变别人更难。把鸡娃的焦虑变成忙碌,才能滋养自己。焦虑从来不是只有负面,有空焦虑时,不妨利用这些时间,种种花和菜,运动运动,看看书,把经历集中在美好自己上,就能让焦虑开出花。
四是真正的接纳不是溺爱,也不是不分对错无动于衷,而是看到错的也能心平气和接受事实,然后平静的告诉他什么正确的。溺爱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是想不到别的办法,就好像遇事只剩下了发脾气和打人一样。
五是带着改变孩子的目的去学习,只会越学越抓狂,越来越无力。学了那么多,孩子一点也没改变,不能接纳孩子的状态,最后除了无力还剩什么?答案是绝望,最后两败俱伤!
六是再多的技术都比不上用尊重,接纳,倾听等基本功修炼自己这个人。术重要,但道更重要。
七是承认自己的不足,父母和老师都不是圣人,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多的走近孩子,和孩子成为朋友。
中原焦点团队讲七高三班,许翠蓉,原创分享第1012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