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

作者: 甄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5-05-30 23:53 被阅读25次

这是一套方法论。

前些天再看《宰执天下》。真心觉得作者的写作功底和对政治的认识很深刻。正好我所读的那种出现了格物这个字眼。关于格物这个词语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在我的印象里面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四书五经的《大学》里面。所谓格物致知是也。

再次看到这个词语,经过几年之后又有了不一样的想法。我在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读这个概念,去定义这个概念。几天之后我研究出来了,或者更准确的说总结出来了。格物者,它的存在意义是首先发现埋藏在事物内部的静态结构(一个单元逻辑),接着发现影响静态结果的自变量。要知道正是自变量的存在才有了各种各样的相对静态结构的变化,才有了各种各样的境遇和形式。

具体说一下上面格物的定义。所谓的静态结构是由一些范畴词搭建,这些范畴词因为本身先天定义上更加具有静态性所以适合做静态结构搭建,比如说数据、函数、符号等。然后是各个范畴词之间通过关系形成一个体系,形成静态结构。结构只是一个参照。有着类似直角坐标系的意义。变化的产生是由范畴词内部具体词汇产生的,因为这些词语天生具有变化属性,比如说数据的具体可以是变量,变量取值可以变化。通过变量词的变化引起结构的变化。

有了上面这些东西之后,学习方面只要首先建立静态结构就可以了,静态结构的构建可以依照一个单元事件引起。所谓单元事件就是经常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具备归纳性意义。当然最好是自己总结的,比如说学习编程语言,静态结构范畴词为数据、符号、语句和函数。数据是静态词,数据通过符号语句和函数的联合处理构成一定功能的程序。

还可以根据上面的内容推论,凡是事物都有其内在相对的不变性,不变是是事物构成一个单位整体的前提条件。比如说一个树,一本书,一朵花……因为内在特性相对不变,所以为一个整体。又因为其本身有些属性可以变所以适应了外界环境,产生了动态特性。

相关文章

  • 什么是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是什么? 格物的格是分辨, 格物的物是事物, 致知的致是努力, 致知的知是明白。 什么是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

  • 如何修身

    儒家修身方法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通过格物致知达到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是基础,诚意正心是结果。格物致知就是修...

  • 童子格物——诗文解读阳明心学

    童子格物 ——诗文解读阳明心学 试问童子可格物?世间谁人不觉知? 始自童子至圣人,格物...

  • 心想生:格物致知不是处理情绪

    01 格物致知不是处理情绪 很多人认为“格物致知”是处理情绪的,“格物致知”只是个观察,“格物致知”只是在“觉”。...

  • 读书笔记(五)

    1、格物。《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朱注,至也;格物,穷极事物之理。 文人也要穷极事物之理,...

  • 读《王阳明全书》(8)

    格物致知是治国平天下的起点,并不是要我们穷尽天下所有事物去格物。 曾国藩给出的何为“格物”?“格物,致知之事也”格...

  • 读《大学》008:格物致知

    原文: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要做到诚意,先得致知。要致知,又要先格物,这就是格物致知。对于格物致知...

  • 2017-07-23

    《传习录》第三天 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格物是止至善之功。为善去恶就是格物,也就是说要做到“仁义礼智信”。...

  • 「悟道」&「物道」

    王善人说:格物,格物。所谓格物,就是找到“事物”内在的运行「规律」,顺着规律去做,就是「行道」,在没有真正找到运行...

  • 格物-好“名”之病

    《大学》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格物在首位,格物是格私欲,核心是发挥“良知”的能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格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td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