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反刍《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反刍《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作者: 九畹拾真一 | 来源:发表于2018-11-30 11:36 被阅读121次

    【畹畹习禅】说说人间不值得

    4 小时前

    【畹畹习禅】先做难的事

    昨天 06:35

    【畹畹习禅】道在人心,如水在地

    前天 06:28

    【畹畹习禅】维修摩托车成为一种"禅",将会怎样?

    3 天前

    【畹畹习禅】一个精神分裂者的禅修之旅

    4 天前

    【畹畹习禅】一个用旅行自愈的好方法

    5 天前

    【畹畹习禅】生死之外都是小事么?

    6 天前


    【信愿妙行十年4//3650】

    生死之外都是小事吗?

    什么是对的事?
    如何把事做对?

    公道自在人心,因人而异。我的对不是你的对,这是一个价值选择的问题。

    心里有这个问题之后,我翻看了日历,戊戌年仅剩38天(这是行文前一天的动作),年初时对时局的期待和对自己的期待一样转眼成空。区块链带来的惊喜有多少,现在的灰心就有多少。求变的更好,结果竟是大退步。这些退步是如此明显以至于心里惶恐,魂不守舍。以前不知真相的时候做事可谓不知者无罪,现在知其事却混迹其中如何跟自己的真心交代?成住坏空,是规律,到那时,何以自圆其说?

    思想起于怀疑,因怀疑而求解答。普通人有怀疑的时候往往听到一种解答就深信不疑,算是已经解决了。

    上面这话没记错的话是蔡元培说的,当你渐次通过学习加深认知的时候,当你心中的对与行业的标准难以一致的时候,精神就会被撕裂,这就是我当下的状态。我难以接受这样绝望的境遇,却无处可逃。我不知道民大的宋石男在拒交护照离职后还能不能继续高歌理想,他会不会因为不听话导致空间变得愈发逼仄而各种失衡。诸如此类有关自由的思想迷雾盘踞在脑海挥之不去,已经严重影响我的身心健康,莫名心悸,左脚痉挛,神思恍惚,已经严重到开车时都摄心困难,昨天下班路上不到一小时连肇两起交通事故,人虽无事,车损严重。

    看着车被拖走,我竟然还在想那些事情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真的是病了,病入膏肓。为了记录,我发了一条朋友圈。下面瞬时若干条回复,统一阵型:

    人没事就好,其他都是小事。

    生死之外真的都是小事吗?

    那自由呢?

    说好的: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呢?


    信愿妙行十年5/3650:没想好题目
    昨天恰好休息,就去了保险公司那里参与到了车辆定损,看到平日里见的车子一个螺丝一个螺丝地被修车工人拆解,心里竟神奇地产生了被治愈的感觉。

    回来后就把之前受多人推荐而请回却仅仅初览之后便一直在吃灰的《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找出来看。这书一上来就介绍出故事梗概:一个老头与他11岁的儿子及两个朋友通过骑摩托车开始一段没有固定行程且随走随停的旅程的故事。第一人称的叙述再交织随时随地将他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拿出来跟他儿子交流的第二人称对话,让人仅通过阅读即能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真实感,甚至体验感。尤其是这老头喜欢走乡间小路不走大路的这一点,竟与我家Lawyer Zhang不谋而合,这也是同好啊,尽管跨国还可能跨世纪,这是多大缘分。

    该书充满着对我们生活中两难处境的洞见,是较高级别的精神娱乐。——《纽约时报》

    两难,两难,这就是心里拉锯的起因。这本书是我的药。

    辉哥奇谭的张辉在文章中分享道:

    员工绩效=潜能-内心干扰:如果一个人的潜力为固定值,那么内心干扰就是最大的变量。来自你内心的干扰越多,你的成绩就越小。来自你内心的干扰越小,成绩就越大。
    拖延症来源于内心深处的抗拒和抵触。

    武志红老师也曾讲:

    一个人的内心冲突会先消耗你,再逼疯你,进而吞噬你。
    人没有愤怒犹如一个国家没有武装。

    我不是没有愤怒,而是愤怒无从表达。以至于内心时刻都是剑拔弩张两军对垒的战场,弦绷得紧紧的。

    我继而去查了这老头。Robert M . Pirsig,罗伯特·梅纳德·波西格。度娘百科说他是美国作家和哲学家。《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在地球上卖了more than五百多万本。后面就没了。这难不倒我,我毕竟练过一段时间的刨根问底术。

    要去实地修行了,上班去了。没写完。


    信愿妙行十年6/3650:我也面临精神分裂

    看一个人的书却不去了解作者其人,这种做法是有失严谨的,尤其是涉及认知突围,心灵修复等的非虚构类阅读。就像渡我结缘佛法的Lawer Zhang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所说的:食物有毒会断人性命,书籍有毒会断人慧命。有些书籍丢进厕所连蛆虫都嫌臭。

    不过若读书仅仅是找乐子搞消遣,不在以上讨论之列。

    我读书不管知不知道这个人,或者这个人不管名气有多大,都先搁置一旁,先读读再说,如果作品读罢,相见恨晚,会下来仔细追踪作者生平,把一个陌生人弄成熟人,然后再去多次读作品,再把自己从他那里学的拿到自己生活中去验证,切实同感后就会念念不忘,以致成为朋友甚至导师。再遇到疑难之处就直奔其门请教。

    经过优化搜索,我掌握了更多关于罗伯特·梅纳德·波西格的信息。而且必须纠正一个之前度娘明显滞后的信息:《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本书在地球上截止目前已卖过千万册。它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称为“世界上被拒稿次数最多的畅销书。还有霍金本人也说它是与《时间简史》一样启发智慧之书。

    罗伯特·梅纳德·波西格一生一心追求真理。我猜这可能跟他的知识结构有关系。


    信愿妙行十年7/3650:维修摩托车成为一种"禅",将会怎样?

    我因为写了一部人们把它和《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相比较的书而感到甚受恭维。我希望拙作(《时间简史》)和《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一样使人们觉得,他们不必自处于伟大的智慧及哲学的问题之外。——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

    1928年出生于美国的罗伯特·梅纳德·波西格拥有德国和瑞典血统,九岁时智商测试170,连跨几级入读the Blake school, 可谓少年天才。15岁他进入明尼苏达大学主修化学,后又学习哲学,之后在该校攻读传播学硕士;他曾到印度伯纳雷斯印度大学学习东方哲学,并担任修辞学教授。他一心追求真理,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为西方倡导的二元对立与二分法带来的分裂而困扰不已,因而一直试图寻找支离破碎的文化的整合之道,他主导的世界和谐理念又无法给出现代科学的明确证明,却使他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这些问题长久折磨着他并让他焦虑又烦躁。

    1961年他被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和临床忧郁症,被多次送进医院。1963年起接受了多达28次的电击休克疗法,在此期间妻子与他离婚。1968年在结束电击治疗精神分裂症之后,波西格与自己11岁的儿子开始了一场骑摩托车横跨美国的旅程。从明尼苏达州前往加州,全程上万里路。这既是一趟自愈之旅,同时也是又一次文化整合之道的探索。这趟旅程结束后,波西格写下了这本《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本书写了波西格在旅程中的思考,书写完之后,接连被121家出版社拒稿,直到1974年才得以成功出版。销量惊人,迅速窜至500万,继而1000万。

    如果非要用简单的一句话对这本书的内容做个介绍的话,《纽约时报》书评周刊的已经给出了:

    真挚、无邪、质朴而可信……它是小说、游记、追索、一组演讲和非宗教性的告白。

    我自己读下来的感觉是,比起上个世纪的老先生,如今的我们是多么裹足不前,老一辈夸夸奇谈,提出各种我都是为你好的忠告,小一辈唯唯诺诺照单聆听,这个过程基本贯穿一生。好不容易读完大学,以为可以勇敢闯世界了,结果又进入到另一个换汤不换药甚至更残酷的轮回。

    这本书不适合看外人的书评或者读后感,这本书必须自己亲自去看去读去体会,内心意识gone with the wind已经前往三万英尺的高空,而思想意识的主人正与摩托车油沁沁的各个机械零件第N次亲密接触私密交流。这种奇怪的画面所透射的禅意,不深入此书,别人说一千道一万也无济于事。

    良质。
    心流。
    摩托车维修。
    参禅悟道。
    旅行。
    以上是这本书读到当前留在心里的几组关键词。

    这本书是写在工业文明呼啸而过科技力量似乎无坚不摧令人恐惧又气馁的时代,主旨有点近似告诉普通人如何在科技高度发达,人愈发近似蝼蚁的情景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这一点让我没来由地想起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实话讲,读着读着我都想去摩托车修理厂干几天活。也恍然明白去年那段时间因为装修房子天天跑各种建材市场跟各种零件打交道时的踏实感来自哪里。

    再啰嗦一句去上班:走弯路是走路的一部分,花冤枉钱是花钱的一部分。各位认同么?


    信愿妙行十年8/3650:道在人心,如水在地。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有很多经典的值得人反复咀嚼的话,你随意在任一搜索引擎里键入书名即可得到若干。我不知道自己感触的点跟已存的读后感有无重合,但显然当我刻意练习自己打开laptop就写时已经顾不上去研究和对比了。那就开始吧。

    第一段第一句就让我心颤:

    左手都不用从车把上抬起来,我低头看了一眼表,现在是早上八点半。虽然车速高达六十迈,但迎面而来的风依旧潮热难忍。我不禁想,这一大早就已经这么闷热,到了下午可该如何是好啊!

    波西格调兵遣将,娴熟驾驭文字所达到的文字张力上来就把人吸进了那时那景那地。我曾看过李永乐老师讲过的一个课程,是讲数学里的最大的数,具体细节不记得了,但记住了他通过层层演算得出的一个结论,可能我复述的不太精确,大概意思吧,是说当一个人能够装下那个数的话,它就会成为黑洞,能吸附一切,我当时不是太理解,直觉只有佛祖才能装下吧。直到后来我看了网红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看到若水河畔那个父神所造的东皇钟,那种吸纳的场面瞬时让我似乎懂了李永乐老师之前的话。后来想想,这种情景由小到大见过挺多啊,比如西游记里的宝葫芦,比如白娘子里法海的金钵。可能因为都不如东皇钟那场面来得宏大而没有被震到吧。我讲这个是想说如果文字的主人对文字或生活有这种了然的通透,最后他出来的效果就如同这些法器一样有力量,一种你一旦在它的范围内就自然被吸纳消化且难以抗拒的力量。

    能骑摩托车来走一遭的确是件乐事,虽然这里不是什么名山大川,也没有寻幽览胜之处,但这正是它的迷人之处。

    我想Lawyer Zhang 如果读到这里一定会连连点头,他就是一个出行只去人迹罕至之地的主儿,对风景区敬谢不敏,也为此与一众亲友玩不到一起去。不过他是一个除了法律工具书之外,只读儒释经典写文渐趋文言的怪癖之人,他读到本书的概率基本为零。

    十一岁大的孩子对红翅乌鸫是不会有什么感觉的。要对这事儿有感觉,需要上点年纪,对我而言,这感觉里面掺杂着许多他不曾有过的回忆。

    这句体会同样适用社交谈话。所以社交有一忌就是交浅言深。爱要慢慢给与时俱进,最忌上来太过汹涌,潮涨潮落,往往难逃easy come easy go的规律。甄选良人良品,概莫能外。

    骑摩托车旅游和其他的方式完全不同。坐在汽车里你只是被局限在一个小空间之内,因为已经习惯了,你意识不到从车窗向外看风景和看电视差不多。

    你只是被动的观众,景物只能呆板地从眼前飞驰而过。
    骑摩托车可就不同了。它没有什么车窗玻璃在面前遮挡你的视野,你会感到自己和大自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

    你就处在景致当中,而不再是观众,你能感受到那种身临其境的震撼。脚下飞驰而过的是实实在在的水泥公路,和你走过的土地没有两样。它结结实实地躺在那儿,虽然因为车速快而显得模糊,但是你可以随时停车,及时感受它的存在,让那份踏实感深深印在你的脑海。

    我颇认得几个热爱骑行的人,有骑自行车的,有骑摩托车的。在读这书之前,我是不理解骑摩托车的人,甚至内心是赞同城里这些年的禁摩行动的。不止我,我们全家都不理解,想是因小妹的死对摩托车都有很深成见的原因。Lawyer Zhang的表弟,他最大的爱好是骑摩托车奔驰到某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即兴画画,光看他的画很难跟他骑摩托的形象与他狱警的身份联系起来,他位列家族话题人物榜单前五。

    另两个热爱骑行的人竟是学者和研究员,这也大出我的理解范围,他们可是骑行青藏线去写生,就一幅作品,却需要三个月时间骑行。以前我忽略了骑行本身的意义,直到近来我自己有了这种徒步旅行,感受踏踏实实的大地的心理需求。再到我读波西格,我才知道以前的自己因无知而狭隘的可笑。


    信愿妙行十年9/3650:先做难的事

    昨天提交了一个部门新项目下一年的活动预案,这个工作任务的执行时间是一周,已经被拖延了两天,在到deadline的前三天从早到晚电脑界面就没切换过,硬着头皮做完了,不曾想效果却很好,提交之后收到了老板的正向回馈,还激发了更多有创意的点子拿出来讨论,使这个方案在理论上更接近理想。这整个过程自己也得到了最难得到的安心和如释重负感。

    说上面这段是有原因的,其实与这个工作任务并行的还有三个,毕竟年底了,你的直接上司有几个就意味着工作任务的起底基数,我很荣幸,头上三个,所以各两个,共六个,且deadline争先恐后,这种情况下我常规的操作方法是先做不用脑子的,刷刷刷,很快做完,然后再做链接比较多协作外连不可控因素比较多的任务,但在近来的工作实践中就发现,我这样的排序是极其有问题的,你越是担心不可控发生越往后推,越是会真的发生那些影响你的进度和如期完工的不可控事件。以至于做前面的事情时老是为那一件注定有很多预想不到的情况会发生的事情提心吊胆,控制不住地产生内心消耗,搞得自己身心俱疲。有鉴于此,我需要认真审视排序这件小事。

    接着继续咱的《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吧。就从句子摘录以及第一触发的读后感开始。顺便透露一下,这个方法鼹鼠的土豆老师在写作课里分享过,如果你想积累素材,就可以把触发自己思想花火的金句与触发点一起纪录下来,我观察到韩老白的输出力新生大学里吃书组组员们也是近似的操作,所以我打算以这个模式把这本书细嚼慢咽地读完。

    我们刻意避免按照固定的行程前进,宁可随心所欲地走走停停,因为旅游本身远比赶赴某一个目的地更加惬意。现在我们在度假,想走一走支线,石子铺成的乡间小路是最好不过的选择了。然后才是洲际干道,下下之选才是高速公路。我们打算好好欣赏一下沿途的风光景致,所以要好好享受旅游的过程,不会干那种在很短时间内游览几个景点的煞风景的事。这样一来我们心情大好,崎岖的山路虽然漫长,但是骑摩托车却是一种享受——倾斜的身体可以顺着山势忽左忽右。要是一路上车子少那就更好了,同时也比较安全。

    不得不说罗曼·罗兰厉害,我没记错的话他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人读书是到书中去找自己,去跟一个更好的自己相遇。这句话经常被各读书频道引用,所以常读书的人估计都不会陌生。我如果记错,欢迎留言区纠错。

    读到波西格这句话,我心说老爷子您跟Lawyer Zhang是同道中人啊,张sir基本说过一模一样的话,只不过区别于个别名词,我们的刻意出行一般选县道,偶尔会走乡道,再之后是国道,继而是高速公路。首选县道的原因是我们毕竟是汽车,有些乡道路况极差,尤其我们喜欢几省交界的乡村旅游,这些地方的乡道一般雨后会出各种你懂的状况。所以安全起见,我们走的最多的应该就是县道,如果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中间无甚山水,会直接走高速略过此段,到风景古迹道场较多的地点会立刻下高速,走一些不知名的路蜿蜒曲折地随意进发。

    迄今我们流连忘返的地方仅限大别山腹地,即安徽湖北河南三省交界之地。而广西湖南广东江西浙江湖北的交界之地也间或去过两次,个钟滋味一言难尽。广西之地确实如徐霞客记述的那样有十万大山,这其中梧州和藤县给人的牵念比较多,所谓牵念就是你去过一次后,下次还想着去。尤其是六堡镇这个地方,除了两箩筐六堡茶之外,我们还在那里买了一把真材实料的大菜刀,搞得我现在一用菜刀就会想起六堡那个类似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供销社似的店铺。湖南永州与广东清远和韶关以及英德也有这种牵念感,这些地方无一例外都有好山好水好茶。张sir是茶痴,而且泡茶只用泉水,即使是出差,他的行李里一定有一个大大的水壶,囤着从山里或古井打的泉水,仅为好水配好茶。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他一天的一半时间都在泡茶。我经常想他不该干现在这行,而是开个茶馆,晴耕雨读,朝织暮绣。我没开玩笑,我感觉他泡茶的认真劲儿跟我妈刺绣时的认真劲儿真是如出一辙。


    信愿妙行十年10/3650:说说人间不值得

    2016年5月,张sir为了激励我尽快拿下驾照,不由分说地购置了小白,完全不顾及那时我连科目二都没过的事实。结果交车那天他出差不在,我是请大钞君跟我一起去的,是她跟我履行了接车仪式并把车子帮我开进车位停好。直到2018年6月4日,驾照抵达,我才正式享有了小白的使用权,但对小白带来的便利习以为常,心想它就是一个普通的代步工具,带来便利是它的意义。至于像我弟弟那样,每次只要出行回来立即洗车打蜡,活生生把他那辆小白盘成宠物的做法实在不能理解。他的种种爱养车之举在我眼里就是过分惜物,本末倒置,徒添烦恼。

    直到上周五因精神恍惚在接连两个小事故之后,小白的引擎盖被撞皱,打开困难,拆开来看,冷冻液箱体变形,风扇卡住,车标撞裂,不得不置换。我在心里有那么一瞬为自己过失造成小白重伤感到惭愧。尤其是读了《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之后,我恍惚理解了弟弟对车子稍嫌夸张的呵护,弟弟作为一个汽车连出来的老兵对车的感情已不是停留在人与工具的层面上了,而是已经把物人化,他跟车在一起就像跟老朋友在一起一样。我也就理解那些买了Mac或升级了iPhone之后,会再去升级相机,然后单门给前两者拍高清无码照的人。谁能说他们不是在经过此举禅修呢?在沉浸于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时光彷佛停驻,一秒也即永恒。这个时候的他们眼里心里哪还有什么人世间的是是非非,除了着手于自己正在进行的动作,其他一切皆已物我两忘了。

    人间不值得。

    这句话最近频繁见诸屏端,之前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体会。这周三,得修理厂通知车子修好,下班去取车,恰恰碰到大钞君,便如此这般说了一句,结果她就绕道把我送到了取车点。车上我们谈及了这次事故的前因后果,她连连嗔怪我的掉以轻心。并且讲述了她种种隔离负能量拥抱正能量的做法,听了她一席话,我知道她也是看通透之后选择了过小确幸的生活。但她讲的有一段话直接抵达了我的心底:

    人间不值得。我们来这世间短短几十年,时光易逝,把它用在美好的事物上都嫌不够,如果每天用在那些令人烦恼痛苦的事情上岂不是很可惜?

    她还讲到她的车子停在吃饭的酒店外面,被人恶意划伤,她说:

    对此事也没啥好说的,世间最难的事可能就是改变别人的想法,这些作恶的人的思维方式和大脑构造不是你我能以一己之力塑造改变得了的,所以做好自己,别执着于不能改变的事情,踏踏实实干好手头之事,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认认真真过完这几十年。

    她追求小确幸的价值观我不是完全认同,但她对生活的态度却让我深思。作为90后的一员,她的想法也可能代表了绝大多数年轻人的想法。如果是这样,来人间修行一遭的意义呢?止步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么?还是说完成个人的修身养性之后唤醒更多人的修行意识呢?我偏重于后者,我不满足于生活的小确幸,我从中不能找到足够的价值感。如果是前者的话,那满足安全与温饱之后人干嘛还要那么勤勤恳恳地积极向上呢?

    对一个普通的人来讲,唤醒更多的人的意识觉醒,最便捷的通道就是写作。这是近年来,愈发打心底认定的事实。抖音与快手这样的流量池势盛表面上看着是文字的衰落,实际上是对历史造成的问题的直白的控诉。全民读写能力的整体下降怎么看都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问题的关键还不是读写能力,而是读写能力伴随的深度思考与修行悟道。

    我曾经问张sir既然佛法中天人阿修罗等等多重天俱在,何以还讲人身难得???我就不稀罕人身,我想去天人界,起码无忧无虑永远快乐。他的解释是天人就是因为太快乐了不利于摄心修行证得菩提,等到功德耗尽,依然重返六道轮回,道理跟鬼界相通,鬼界众生业障过重,整日受业力所牵引受无间苦,难得间隙修行更难证菩提,随业流转永堕恶道求出无期。只有人界,既苦又不是无间苦,苦会触发人的出离心,出离心既起易于摄心修炼,不是无间苦就有时间修炼,毕竟若整日流离失所饥肠辘辘也难修成正果。所以才有当年汤因比说来世若为人愿生在佛教已传入的中国,他曾断言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在一次访谈时说:“我将来生在中国,要是那时世界还没有融合,我要致力于使它融合,假如那时已经融合,我就努力把世界从以物质为中心转向以精神为中心。”

    为这个问题又引发张sir旧话重提,让我认真读下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他说当年大学图书馆里唯一一本带配图的那版已被他翻卷页。当年我初到文博系统工作,他再次推荐,我不仅买了他说的配图版还买了英文原版,配图版纸书在书架吃灰,英文版在Kindle压泡面,当初读不懂,今日已无心力读。

    1975年的10月22日汤因比逝世,若得人身,此时已44岁。哪个人是他再来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反刍《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uc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