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妈妈

作者: 6975a7fbde0a | 来源:发表于2017-06-28 00:26 被阅读27次

    我是两个2岁半孩子的妈妈,上周有几天待在家里和孩子们在一起,从第一天的疲累难当,到慢慢适应融入他们的游戏,感触良多。

                      01 投诉状--问题怎么破?

    晚饭过后爷爷奶奶开始反馈孩子们一天的状况。哥哥又在幼儿园哭了;话痨的妹妹这两天说话少了,问题都是有问无答;两个人从家里争到幼儿园,你不玩我也不玩,你玩我就要……

    头大心塞!

    负面的消息阵阵袭来,真心烦,也知道真心不能不耐烦。耐心是与孩子通往孩子内心的万能钥匙。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提示和练习。我已经可以耐心的听完他们的投诉,不急不徐的想办法去面对“问题”了,很多时候我们处理的方式才是问题的关键,孩子喜欢尝试和试探,不断更新他们的认知,不知疲累的行动,根据内部不断积累的认知和外部家人对各种事情的反应,自动调节改变行为。这不就是我们正在刻意练习的实践吗?实践就会有不确定的事情发生,仔细的观察他们行为的过程,耐心的复盘,进行完整的思考,才有可能和孩子一起成长。

    好玩的妈妈

                        02冰山之上--显性的问题

    孩子的习性似乎难以琢磨。一早上起来,没来由的哭上一通;要么就是玩着玩具,忽然躺在地上闹脾气!是什么触动了他们的情绪,让堤坝瞬间溃败?什么给他们带来不安和烦躁?成人的世界充满了规则,孩子世界的边界尚未定型,他们在试验的路上。听懂读懂他们就要把波段调到孩子的频率,长时间相处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可以找到通路。

    妹妹摸了哥哥的玩具,哥哥哇哇大叫。家长以为再给多一个玩具就可以解决,偏偏孩子就是不接受。两个人怎么总是这么不合作?

    哥哥嘟着嘴,你把我的玩具挪了位置,妹妹掉两滴鳄鱼泪,我想跟哥哥玩。哥哥在秩序敏感期,即使是摸也是破坏!妹妹性格外向想多多交流,可是不是每时每刻哥哥都愿意接受她的邀请。

    不同成长时期关注的事务,正在经历敏感期的特征是什么?能不能有意识的去弱化情绪的焦点?被理解的孩子不会产生无来由的情绪,也就不会发脾气。问题的答案就在孩子们身上,需要家长主动去发现。这个发现的过程需要时间。

    为什么家长容易聚焦孩子的缺点?自己的孩子,怎么爱都不过分,但是养育的责任和培养的义务让我们急于纠正孩子,希望他们会更好。而孩子已经取得的进步就吝于肯定和赞扬。我们小时候我们的父母用这种方式对待我们,口口念着谦虚使人进步。但现在的时代珍惜个性的舒展,多维的能力。每个独特的特质和做到的进步也应该得到及时的反馈。

    没有时间啊!太忙了?有些家长常年在外奔波,认为只要经济基础打好,把孩子直接交给靠谱的教育机构,只要送进去,一切都不用操心了。或者把老人或阿姨留在家里,协助老师就放手不管了。靠谱的教育机构和爷爷奶奶带的娃就没有问题了吗?

    好玩的妈妈

                      03 水面之下--隐形的问题

    难得在家和孩子们泡在一起,和它们在一起随便干点什么我都非常开心。而我和老公上班时带娃的爷爷奶奶却另有一番体会:孩子每天活动量非常大,没深没浅的很容易受伤,年纪大的人原本应该趋于慢节奏的生活,一下子被两个活宝搅乱了,快快跟都来不及,由此带来老年人的高度焦虑和紧张。一方面责任重大,另一方面也担心忽略孩子的成长,三年五年一代沟,与孩子相差60岁的两老的诸多想法与两小格格不入。

    老两口闹不和!为了孩子吵架,你说这样,我说那样,两个人一言不合怒目相向。这不是个案,我的很多同学朋友也都有感,有的家庭派一个老人留下和儿孙同住,另一个在家留守,同样是又累又不和谐,莫名的产生了很多矛盾。

    带娃的责任理应由父母来担,给带娃的老人减负更是非常重要。不要给老人更大的压力!

    妈妈爸爸在的时候,孩子作的更厉害!

    这点非常明显,和父母在一起,孩子会自动跑来尝试各种方式,引起注意,展示自己,从而获得回应,并肯定自己的存在。不用想,就是妈妈面前格外作,格外腻,格外希望得到爱和宽容。作为妈妈,真心做不到凶神恶煞的训斥或者惩罚孩子。

    外企公司里每年作KPI第一条绝对是尊重。第一次看到还觉得太务虚,现在慢慢接受了尊重不是口头上的毕恭毕敬,是真正的身体力行。把小孩子当作平等的人来对待,他们年纪小,也可以感受得到你对他们的态度。蹲下来和孩子沟通,不因为孩子小而在任何问题上表现出对他们的轻视。

    孩子在成长中会烙下父母的印记。很多时候他们已经记不清父母的话语了,但父母处理事情的方法和情绪点上的状态,会直接印在孩子的潜意识里,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的未来生活。孩子的身上有隐藏的父母,希望我们给他们的更多的是正面的影响而不是隐性的忧患。

    全家都是急性子,人人都想拍板做决定是我家的最大特点。这点已经开始映像在孩子们身上,玩具三次插不上就起急;看着孩子不听话就冒火,软的劝诱不管用,就直接来简单粗暴来硬的,虎脸,高嗓门加打屁股。全套下来孩子完全不接受。孩子对大人的情绪和要求有时候不能完全理解或者接纳。特别是太快太多的指令性要求。不要拿这个,不要碰那个,你要这样,你要那样,频率快,内容多,孩子到最后就是自动屏蔽,当听不见了事,孩子进入自我保护模式。

    正如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工作原理,当我们感受到另一方的情绪时,就会无意识的产生同样的情绪状态。比如进入即将考试的教室,即使准备充分,看看周围紧张备考的同学,也会莫名的开始紧张。

    以孩子的角度想想看,全家都急,让他们怎么慢的下来?只有家长心平气和,孩子才能敞开心扉,打开耳朵。

    好玩的妈妈

                                    04 一起玩

    说来说去,在家这几天,我没有直接去解决什么问题,与其说解决问题不如说和孩子一起寻找更好的成长方式。一种开放的心态更能促使与孩子之间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和融洽的关系,有了这种内在信任的关系才能尝试以不同的方式面对问题。

    我的大招就是和孩子一起玩!任何时候都要提醒自己每天抽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玩,保持热情去回应孩子。只要回到家里,放下一切,全身心的玩在一起。

    这次休假里最好的体验就是我和先生和孩子单独的游戏。跟着他们玩感兴趣的各种游戏,我会惊讶于一种由衷而发的“良好感觉”。两个娃很我们很快进入了融洽的交流阶段,有问有答,嬉笑互动,这是一种动态正向的相互影响。

    再此期间,两个孩子一度因为争抢一个玩具,也发生的哭闹的小情绪,这次没有像以前一样试图找另一个玩具“化解”或是讲述相互谦让的道理。而是稳住没有玩具的孩子,让争到玩具的孩子体会一个人玩的感觉。其他三个人虽然没有玩具但是可以一起做有趣的事情,而她一个人拿着玩具反而体会不到玩的开心。再不时递过去几个小台阶,很快两个娃又合好了;不但如此,之后的几天,两个孩子再有争执,也都能自发的作出妥协让步的表示,我想这是一起玩的好感觉起了作用。

    另外,我们还尝试了要求-反馈-称赞的方式和孩子沟通。提出一个要求时,要看着孩子,得到眼神的反应前不要重复要求,或提及一步的要求,等待一会,孩子有了积极的行动后在针对他好的行为夸奖孩子。比如,扔在地上的书,不要唠唠叨叨的说孩子,再扯上习惯不好和各种无关的念叨。蹲下来,看着孩子,简简单单一句话,请把书捡起来放好。孩子们会准确的接收到信息进而采取行动,而不是事不关己的充耳不闻。

    怎么把我们认为好的东西传递给我们的孩子,做到!亲自做给他们看!与其说教孩子,不如让他们看你是怎么做的?这种影响力量强大,强大到家长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好的不好的都会被孩子一览无余。不想让他们怎么样,你就一定不能怎么样。

    做个严厉的妈妈,不如做个好玩的妈妈,让孩子零距离开放他们的全部。孩子给了我们绝好的机会认识自己!跟他们一起长大长留的留在他们心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玩的妈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uy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