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部教学计划安排,学科主任必须第一个带头上一节示范课。我公开课的时间安排在2019年3月5日,课题是《圆锥的体积》。其教学目标中有一条是这样的:使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既然要验证,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操作实验,实验就需要实验学具。学生的学具袋里有现成的一套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但没有等底不等高和等高不等底的圆柱。起先本想从淘宝上购买的,但是找了多家店铺,都无功而返。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专门拿出了一节数学正课的时间让孩子制作等底不等高和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学具。按照我的预设,一节课时间的时间,制作四个学具,时间应该是很充裕的。(因为我一直以来对我班孩子学习数学的能力是自信十足的,而且成绩也是拿得出手的。)但结果是让我大跌眼镜,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制作的学具符合课堂教学要求的仅仅有7人,一部分孩子制作的学具虽已成型,却粗糙不已,更主要是达不到实验所需要的标准,另一部分人只是在硬纸板上画了好多个圆的底面和面积不同的圆柱侧面。说实话,这一结果着实出乎我的意料,内心的自信心碎了一地。整个一天,内心郁闷到极点,也整整反思了一天,并在夕会课上我向我班的孩子作了深深地检讨。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的生成和理解是需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究得来的。而我为了图方便,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教学进度和效率把这一重要的环节完全由PPt替代了(因为现成的ppt中有动画演示和微视频讲解)。长时间的没有原则性的使用就有了很强的依赖性,其后果是分离了我与孩子,孩子与孩子的亲密关系,我自身在研读和思考教材文本的能力在下降,在把握和分析学情的自觉性上也在弱化,可以说ppt奴役了我的教学行为和禁锢了我的教学思想。这无论从学生对知识的获得还是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所需要的情感体验(比如审美能力、合作能力、操作能力、交往能力、成功或失败感)的形成都是万万要不得的。也可以这么讲,我之前有许多的课堂教学是不符合小学生成长的规律和认知的规律,没有让真正的学习发生课堂上。
我明知,任何一种教学,都是师生双方基于生命体验基础上的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而却在实际教学中做着伪教学的事情,真的不该!这与ppt无关,只因自己在对待自我教育生命成长的不负责任造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