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究根结底,那些五花八门的职场不开心,往往都是一些“执念”导致的。
因为买房背负巨额房贷而不敢全心追逐职场梦想。
因为总是被失败打击信心而对新事物不再(不敢)提得起兴趣。
因为没有找到热爱的工作,所以没有机会全力以赴。
......
类似的现象在生活也彼彼皆是,人们总是在为自己的不成功和失败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如果当时没有......我可能(肯定)会... 我本来可以...但是...
那么,没有那些如果和本来,真的就可以了吗?大概率是,不一定!因为导致问题或失败的常常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心,来自自己的各种“执念“,这些都是存在于思维中的墙!
第一次接触这个说法,是2013年读古典的《拆掉思维里的墙》,书中把人的各种“执念”演义的淋漓尽致,确实很有道理,但当年心有旁骛,更多的被书中案例吸引,读过便罢了。2021年,做为人才测评师和能力发展顾问再读此书,刚更多的关注书中的方法和工具,作者在书中不仅描绘了现象,还给出了颇为具体实用的解法,帮助读者逐一拆掉思维里的墙!
非常欣赏作者能以如此通俗和普适的语言将高深的理论转化应用,让没有心理学背景的各类读者都能够投入其中,获得启发,这可能也是短短发行几年时间年,《拆掉思维里的墙》就能以超百万册跻身畅销书行列的根本原因。本书的作者古典,毕业于土木工程专业,担任过新东方的GRE讲师,后来成为一名职业规划教练,是大名鼎鼎的新精英机构的创始人,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几个角色,被古典演绎的如此顺理成章,又如鱼得水。国内半数后以上职业生涯规划师的成长和成就都得益于古典及其机构的引领。
《拆掉思维里的墙》中提到的各种职场不开心,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或身边人的影子,你可能会边读边对号对座,幡然醒悟;也可能会找到身边人困惑的症结,给他更多的包容,并最终找到帮助TA的方法。
从事人才测评和发展工作十余年,我为数百家企业的管理者提供过能力评价和发展辅导。通过多维度的人才测评,我们很容易发现人才的差距,但进入发展阶段时,同样的发展项目和资源投入,不同人才发展的速度总是大相径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发现很多时候阻碍发展成效的,不是资源投放不足、时间投入不够,也不是培训效果不佳,而是思维里的那堵墙没拆掉,个人没有建立起客观积极的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不改变,思维就总是被墙堵着打不开,看到成功和成长的希望自然渺茫!
行为的改变来自能力的提升和态度的改变,其中最重要的是态度的改变,也就是自我认知的调整,这是发展的第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难的是自我觉察和洞见,其次才改变的方法和技巧。
摘取几条书中给到的方法或工具,看看你是否刚好用的到:
1、做成功日志,这是一个启动个人自信心的方式,每天记得告诉自己,我曾经有多么好!
2、不写简历也能入只的八种求职法:职业访谈、给名人写信、参加培训和学习.....
3、受害者游戏和掌控者游戏,做受害者的掌控者损益表,了解自己的模式,并打破它。
类似的方法和技巧,书中还有很多。如果你也刚好有类似的职场”不开心“,那么试着来看看《拆掉思维的墙》吧,这一次的对号入座,说不定刚好能帮你打通任督二脉,消除执念,轻松启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