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曾几何时,看到过这样的一段话:“如果你种了一棵树,它长得不好,你不会责备它,而是想方设法的为它施肥、浇水和除虫。然而如果你的孩子走错了路,你的第一反应不是改变自己,而是去责备他。”
让孩子在前面走,你不妨在后面跟随他。如果他实在需要,走过去帮他一把。大部分时间,让他过他的日子,你过你的。
但大人们通常无法抑制“我知道”、“我懂”、“我经历过”等等的想法。自我强盛,无法给予孩子安静和独立的空间。大人应该懂得停止制造噪音和干扰。孩子从出生开始,即便因为幼小需要有人照看,也应该被当作独立的生命来平等对待。
跟在一个小孩后面,观察他,放开他,而不是放弃他,无视他。这种分寸的把握,是内心沉静自觉的成人具备的能力。在沉静自觉的家人身边,孩子会自然习得如何沉静自觉地去感受世界。必要的放手和冷淡,是一种高明。
【2】
去年高考结束后,和爸妈一起去外地旅游。中午在景区的一家饭店吃饭时,三个外国人带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进来用餐。中途,男童不知为何发起脾气,不听劝在地板上剧烈翻滚,又哭又叫,声音非常刺耳。周围还有旁人,而三个大人则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保持沉默,没有人搭理男童,任由他翻滚哭喊,听而不闻,视若无睹。
孩子终于疲惫不堪,坐起来,哭声也慢慢变小。这时一个母亲模样的人走过来,把他拉起来,轻声说了几句话。孩子回到自己的位子,女子帮他擦干了眼泪,抹干净手。以此这顿饭他吃得老实得很,再也没有吵闹。
比起那种干扰、操控孩子行为并认为理所当然的做法,西方父母更懂得尊重孩子的情绪,让他们学习自我管理。这种能力,比他们多学会几个故事、多解出几道数学题重要的多。
【3】
九十多岁的日本教育家家守拙堂在晚年回忆起自己一生,并写了一本教育生涯回忆录。在文中提到了一句日本谚语:孩子是看着父亲的背影长大的。
大人是孩子的榜样,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并影响着他们。如同在透明的心底,折射出来的第一抹光影。光是红的,孩子便会认为世界是红的;那光是蓝的,孩子便认为世界是蓝色的。这些感知如果出了差错,他们就需要经历很长时间去改变自己的认知,那样,可就太不值得了。
给他们温柔和清净的光,以背影带领他们,是最有效的模式。不展示过于功利的价值观,单单以生命本身来说,展示真实的、不拘泥的、独立自在的状态,是最重要的。
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即便他还没有到这样的年龄,也应该经常跟父母一起旅行。经历乘坐交通工具的奔波,旅馆间的辗转,看一路变化的风景。当他看见父母与外界和他人的接触应对,会学到现实中的交往方式。言行举止,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同时,对景物如何审美,父母对传统文化的讲解,都是给予孩子的学习机会。
家守拙堂老人家的观点,即便从目前来看,也没有丝毫落伍或脱节之感。这,就是朴实而开阔的智慧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