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街道经过,看见一位老奶奶在卖香包。
老家在渭北旱塬,端午节前,给小孩子佩戴香包,以此驱邪保佑孩子健康成长,这一民间传统习俗,由来已久。
以前在农村,端午节前,农村家庭主妇,不管是手巧的还是手拙的,都把给家里孩子做香包这件事,当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来做,一点都不马虎。
做香包的原料很容易找到的。找些碎花布,颜色鲜艳点,一番拼凑,在家庭主妇做惯了农活的大手下,香包的形状就出来了,有心形的,十二生肖形的,甚至有些连做香包的人都叫不上名字。总之,就是图个吉利,让疾病离孩子远远的。
香包的之所以叫香包,就在于有香料。原先,农村最常见的香料,就是艾草叶了。艾草在农村可是好东西,有着许多功效,深受老百姓喜爱。把艾草叶晒干,研成粉末,装入香包内,闻起来,有股淡淡的香味。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