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妈妈的情绪,会通过卵子的基因,遗传给孩子。
2、我们对别人的评价,都是我们内心投射的对自己的评价。所以,张口去评价别人之前,先反思自己。
3、与孩子沟通一定要做到:先倾听,共情,理解,再表达情感。最后,表达希望,引导孩子。
4、每个人的行为背后的动机是基于三种情感:恐惧、恨和爱。
5、孩子心中的爱是父母植入的,只有爱世界,才能拥抱世界。孩子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家、爱国、爱世界。
6、孩子的行为是家长的镜子。
7、不要轻易离hun,因为婚姻不是你的,婚姻是孩子的。对于孩子来说,永远是亲爸亲妈最好。
8、父母发生冲突的时候,不要让孩子理解大人,大人都不能很好的理解孩子,都不在乎孩子的感受,为什么要孩子理解大人?凭什么要求孩子在乎你的感受?
9、孩子突然不想上学了,一定要问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有针对性解决问题。
10、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妈妈不要马上跑到一边,要在孩子旁边说:“孩子别着急,妈妈好害怕呀,慢慢说好不好呀?”
11、对待看什么都不顺眼的人,要态度热情,脚下不停;只共事不共心。
12、做梦有sw信息,原生家庭中至少有一个人问题比较严重。
1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0-3岁给爱,3-6岁给快乐,6-12岁给自豪感。
14、与孩子分床,最好是自然脱离,而不是哄骗或者强制分床。孩子不愿意分,说明孩子安全感还不够,尊重孩子。
15、不听孩子讲话,不给孩子讲话的机会,恶解孩子,这个是最伤害孩子的。
16、因为慈悲,所以善良。善良的好人终将有好报。
17、特别倔犟的人,就越是吃软不吃硬,用夸、和平演变,着就是社会适应能力。
18、跟青春期的孩子不能指手画脚,要适当示弱,商量着来。
19、焦虑的情绪来自:要得太多,行动跟不上,实力跟不上。
20、对于处于低谷的孩子,父母要接纳、关爱和支持。在家庭中给足孩子爱和支持,孩子就有力量战胜困难,再次站起来;否则孩子将会直接躺平。
21、孩子跟妈妈的关系是孩子跟社会关系的基础。跟妈妈关系好的孩子,在社会在学校中人际关系也普遍好。
22、父子关系,妈妈是介绍人。孩子天生跟妈妈在一边,所以,妈妈要多在孩子面前表扬爸爸,尤其是男孩子。敬畏和崇拜父亲的孩子,学习动力更足。
23、换位思考就是善良。
24、对于某件事,不愿意积极,是因为不习惯,是因为原生家庭中没有。
25、积极认知的背后是爱,消极认知的背后是恐惧和自私。
26、爱能呈现一个人的修为、品格和道德品质。
27、接纳表现在我对你的一切都允许和接纳,背后是积极情绪。规则是保护别人也保护自己。
28、校园伤害是家庭伤害的延伸。
29、每个人都要利己,利己的同时也要利他。
30、小学阶段是脚本,中学阶段是超越。
31、万物成长靠太阳,万孩成长靠关爱。
32、老师以孩子今天的成绩获益,老师考虑孩子的短期利益,家族应该考虑孩子的长期利益。
33、养孩子就是养自己。
34、带孩子找家教,一定要跟家教说清楚,我们不追求进度,一定要让孩子感到开心,有兴趣,进度慢一点,难度低一点没有关系。尤其是前期,等自信有了,力量就有了,能量有了,什么都不是问题。
35、孩子学习动力不足时,给孩子补课,要先补优势科目,把优势科目发挥到极致,通过优势科目的提升帮孩子找回自信心,再考虑补弱势科目。如果一开始就补短,则会越打击孩子自信心,越来越没有力量。
36、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