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分水岭隧道已经接近尾声了,3580米,历时一年9个月左右,这是我们在工地呆的最长的一次,下次再来可能就是坐在疾驰的火车上感受它的存在还有那曾经熟悉的痕迹。
工地在离大安镇20多分钟车程的半山上,工棚靠着山,附近寥寥几户人家,路边的家庭式的商店里陈列的商品也不知道是放了多久的,每次采购都必须驱车去镇上,所以有钱也不是随便可以花出去的。
感谢工棚里相伴的日子这里的日子简单枯燥,乐趣必须自己去寻,远不像城中拿钱去寻求的虚度的光阴。工人们轮班上工、休息,孩子们按正常的作息完成他们的工作任务,从刚开始的小半锹、半锹、到后来满锹的产沙,细嫩的手上磨出了厚茧。劳动后孩子们的饭量大增,大钵吃饭大钵喝汤,看的大人们惊讶,小小的身体也可以有着大大的食量。
感谢工棚里相伴的日子在工地我也有了许多独处的时间,孩子们上工去了,我洗好他们换下的衣服,一个人在工棚读书,写字偶尔追下热播。我一直觉得我是个读书很慢的人,家里的书大多读了一半放下了,不知什么时候想起了才会再次拿起,工地单调的日子读书却成了最好打发时间的事情,出门的一个月中我竟读了三本书,我是不是该感谢这单调的日子,把时间真正的留给了自己。
感谢工棚里相伴的日子工地闲暇的时间,和孩子们一起找乐,下象棋,玩孔明锁,拆九连环。虽然棋艺不精,却有了玩的兴致。后两种老玩意,大宝已经玩的游刃有余了。
感谢工棚里相伴的日子工地靠山,山上有许多不知名的野果,工地上也常常有蛇和一些稀奇古怪的小虫子光顾。辰宝最爱干的事就是和爸爸或者工人们一起上山摘果,观察工地上爬来爬去或飞来飞去的虫子,发现了就会让我拍下他们,并让我查查它们的名字,所以我是不是也应该感谢我的孩子们,给了我和他们一起在大自然学习的机会。
感谢工棚里相伴的日子 感谢工棚里相伴的日子从小在城市中长大的我,虽然原生家庭不富裕,但是妈妈也是把家里料理的井然有序的,一出生就住在楼房里,房子不大,厨卫也都完善。以前到工地也就是两天的匆匆,就感觉到十分的不便,厕所就是简陋的茅厕,厕所里到处都是乱串的蚊蝇。工地上大多是男人,四个做饭的嫂子们是这里仅有的几个女人,女人们洗澡是极不方便的,每日就只能拎桶水在工棚里简单的擦洗。隔日先生都会开车带我到镇上的澡堂里洗澡,这仿佛也成了一种奢侈。每天的粮食和蔬菜都要在镇上采购,镇上的菜场就是散落在一个通风口两边寥寥无几的菜摊,嫂子们也只能是在这仅有的食材中变换着花样。这样的环境我也坚持了半个月,我是不是也该感谢一下自己,感谢自己的坚持让我有了新的体悟。
本来是要和先生一起回来的,因为大宝今年暑期的音标课程要开课了,我们不得不提前离开,先生送我们到车站,临走给每个孩子发了个红包。上车不久我收到先生的短信:孩妈和三个孩子:今天你们走了,吃饭时一下子安静了,没有了吃饭的喜乐,我吃了几口就收场了。晚上没有听见你们嬉闹、显的特别无聊,心里空洞洞的,充分说明一家人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在一起,那就是幸福、快乐,我爱你们我的家人。看到此心中溢满了甜蜜和感动!
感谢工棚里相伴的日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