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讲到有相士为邓通相面后,断言邓通的命运是被饿死。
汉文帝不信这个邪,给邓通赐了铜山,让他掌管制造钱币的活儿,直接让邓通这个小小的黄头郎的收入富如王侯。
邓通自然也感念汉文帝对他的好,只是他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能靠谨小慎微地奉承来讨汉文帝的欢心。
不过虽说邓通没啥才能,那对汉文帝也是真好,据说汉文帝身上生了毒疮,邓通也不嫌弃,直接用嘴给汉文帝吸吮疮毒。
这令汉文帝大为感动,认为邓通对自己,比自己的儿子还要好。
邓通感到惶恐,说太子也很孝顺。
汉文帝就让人把太子叫来,让他为自己吸吮毒疮。
太子勉为其难地为汉文帝吸吮了毒疮,后来听说邓通常为汉文帝吸吮毒疮,太子心里有点惭愧,但也因此恨上了邓通。
后来汉文帝死了以后,太子即位,就是汉景帝,马上就免了邓通的官职,让他赋闲在家。
没过多久又抓到邓通私铸钱币的罪名,就将他拿到大狱问罪,并同时抄没了他所有的家产。
到最后邓通果然身上一个钱都没有,生生被穷死了。
看看邓通的遭遇,是不是感觉真的是“人生如戏”?
从汉文帝时期的备受宠爱,到汉景帝时的一落千丈,从云端降到地狱,为什么人生会发生这么大的落差?
其实历史上像邓通这种遭遇的也很多,前一天也许还在朝堂上顶着王侯将相的头衔,后一天也许就已经吃上了牢房,到了脑袋随时随地都会搬家的状态。
古人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
尤其是在利益集中的地方,旦夕祸福的事情会发生得更多,更快。
老子说:“功成身退,天之道。”
历史上很多出名的人物,都知道见好就收的这个道理,比如说孙武帮吴王打了胜仗以后,留下一部兵书,就两袖清风,归隐山林,再不与朝堂为伍了。
范蠡也是帮越王勾践打下天下以后,就带着西施归隐江湖,也不再问朝堂的事情。
而和他同时帮助勾践打天下的文种却没有急流勇退,最后成了政权斗争的牺牲品。
汉朝助刘邦安邦定国的张良,功成以后,也同样选择了归隐山林。
这些都是曾经为自己的国家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人,都能视富贵为浮云,转身而退。
就是他们懂得安享富贵并不是长久之计,很多时候,富贵不过像一块众人眼里的肥肉,周围不知聚着多少虎视眈眈也想尝一尝肥肉滋味的人。
若没有过人的才能,足以服众的德行,又怎么可能长久地保证手里的肥肉不被人抢走呢?
但是邓通不明白这个道理,他没有为大汉江山做过什么了不起的贡献,他只是仗着汉文帝对他的喜爱,而安享尊荣。
像这样的人,不要说汉景帝看他不顺眼,就是别人,也肯定早已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
在这样自身德才都不够的情况下,就自然会演变成“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悲惨下场。
就像现在很多人仇视富二代一样,很多人认为凭什么那些富二代不努力,就能靠祖辈享受上富足的生活?
而自己艰苦奋斗多年后,发现还不顶别人有个好爸爸。
那你说人的心理能平衡吗?
尤其是有些富二代又特别没有眼力劲儿,自己没有什么能力,又很嚣张,就更惹人厌憎了。
不过这也是人类社会的规律,上一辈的人可能是为了摆脱贫穷,所以拼命地干,费尽辛苦打下一片天地。
然后孩子呢,就自然变成了富二代,过上了奢侈不思进取的日子。
然后财富就又一次得到了全新的有效分配。
这也是财富流转的秘密,所以做人也不用去羡慕那些正在享受富贵的人。
因为只要自己足够努力,财富也依然会有转到自己身边的一天,只是如何让富贵的生活长久,如何防止子孙因为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不思进取,是很考验智慧的时候。
不过这在历史上也有答案,那就是将多余的财富布施万民。
自己不拿财富享受骄奢淫逸的生活,想必子孙也不会养成太过于好逸恶劳的习惯。
这是古人的处事智慧,关于这方面还有很多例子,我们以后再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