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特别关注】非遗怎样凝聚关注的力量?

【特别关注】非遗怎样凝聚关注的力量?

作者: 鹤鸣谷 | 来源:发表于2018-07-12 16:05 被阅读0次

特别关注

对非遗,要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消费环境,让传承人有尊严、有收入,非遗才能重现活力和生机,才能做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而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支持,中国传媒大学承办的“2018非遗传播专题研讨”,专家学者和媒体人士共同为非遗传播“定弦定调”,光明日报今天给予专题报道。

一、理念:传承和传播“双轮驱动”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央视推出一台别开生面的“非遗公开课”:以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中的“斗拱”为灵感的中国风舞台,奉贤滚灯、二十四节气、口技等非遗项目与时装秀、灯光秀等新颖的表现形式完美融合,再结合专家讲授、嘉宾体验,向观众生动阐释了:什么是“非遗”?为什么要保护“非遗”?“非遗”就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这台“非遗公开课”,无疑成为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3700项活动中,最有社会影响力的活动,淋漓尽致地展现非遗之美、非遗之魂。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著名民俗学者刘魁立作为“公开课”的一位主讲嘉宾,全程感受到一档电视节目的传播对非遗界的振奋和激发:既增强了广大非遗传承人的自豪感,又激发了全社会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传播和传承一起,成为推动非遗工作的两个轮子。”在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教授高丙中看来,“传播是非遗保护的基本方法和重要举措,广泛的非遗传播能为非遗保护凝聚成全社会的文化共识,为传承发展非遗奠定更加厚实的基础”。

“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需要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态系统。只有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和积极实践,形成了人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非遗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陈通表示,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加入非遗传播事业,不断扩大非遗传播“朋友圈”,不断提高公众对非遗的认知。

二、定调:不是“授人以鱼”,而是要“授人以渔”

国外的手工品是艺术品,手工品的价格比机器品价格高出十倍,甚至百倍;而我们的手工却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价值,还是低档、廉价的代名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智能交互系统设计研究所所长冼枫认为除了设计、营销的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是在教育和传播的不足,缺乏美育和人文素质培养,没有挖掘出手工的艺术价值,没有对审美价值和文化鉴赏有相应的引导。

与会者认为,对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不是要“授人以鱼”,而要“授人以渔”,有了关注、有了消费,让非遗传承人有收入,能靠自己的技艺和技术“站着”挣钱,才会更有自信和尊严地进行传承。非遗传播,不是要去怜悯和同情非遗传承人,而是要关注非遗和传统文化传承,为非遗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非遗传播,不是对非遗的施舍和捐赠,而是培育消费者对不同文化产品美的认同和接纳,为非遗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非遗传播,不需要对传承人有居高临下和置身事外的评点,而是要促进人人参与传播,人人传承弘扬。

“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一部分以手工艺为主要生计来源的传统工艺项目传承人群,面临产品需求萎缩、收入不足以解决生计的困境,致使年轻人不愿学习和传承手工艺,传承后继乏人。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项兆伦表示,非遗保护的政策和措施是要增强传承活力与后劲,对于非遗传播的要求是引导和强化以下观念:非遗不是文物,非遗是在能动的实践中传承发展的文化传统;非遗保护的基本立足点是确保非遗的生命力,实现可持续传承和发展;努力实现传承非遗与改善生活、丰富生活的统一,提升年轻一代对非遗重要性的认识和参与积极性。

“非遗是活态的、流变的、共享的,是活态传承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陈通强调,非遗传播就应保持“非遗视角”和“非遗味道”,既要“见人见物见生活”,还要兼顾“器”和“道”,传播出非遗的文化和精神、对当地老百姓的重要意义,凝聚更多关注,推动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

三、方法:让主流变得更清流、更潮流

90岁的徽州木雕大师王金生和80后木雕艺术家马文甲,在同一块木板上完成了一次创作;新中国第一代动画工作者、《大闹天宫》的美术设计师严定宪老人和新一代三维动画设计师一起绘制美猴王的穿越之旅……北京电视台《非凡匠心》节目,通过代际合作的方式,让老匠人与新青年完成一次艺术的交流和合作。在此过程中,北京电视台卫视节目中心主任马宏对运用电视综艺创新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有许多想法,她希望通过非遗传承人形象与艺术形象融合叠加,吸引人关注和思考,让主流变得更清流、更潮流。

“天是世界的天,地是中国的地。我们应从五千年文明中吸取养分,同时还应传统和当代起到了翻译转码的作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时尚大师》栏目制片人杨晓晖选取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意向为主题,组织设计师以此为命题进行设计,在节目中“一箭双雕”:实现中国传统工艺的现代化新生和中国文化的世界化表达。她还在尝试,把电视节目和流行的电商消费方式结合,线上线下连动,让更多人穿上中国元素的服装,感受到文化之美、时尚之美。

“文化领域,不缺机构、不缺人员、不缺资金、不缺成果,缺的是传播,尤其是基于新媒体的轻传播和碎片化传播,在非遗领域也有着同样的缺憾。”光明日报副总编辑陆先高建议,非遗传播要与时俱进,加大新媒体传播。去年光明日报率先创新运用网络直播传播非遗,推出30场“致•非遗敬•匠心”大型系列直播,总观看人数达3000万人次,让更多年轻网民更加直观地认识非遗,为年轻人打开了一扇关注和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

“互联网的特点是共建和共享,人人都是参与者和创作者,要顺势推进非遗传播的全民参与。”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教授认为,全民参与就是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文化表演团体、学校、媒体等都应参与非遗传播,激发全民记录与全民共享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产业新视界

欢迎关注我们

集合产业精英力量

推动产业发展升级

相关文章

  • 【特别关注】非遗怎样凝聚关注的力量?

    特别关注 对非遗,要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消费环境,让传承人有尊严、有收入,非遗才能重现活力和生机,才能做到创造性转...

  • 关注的力量

    班里有一个孩子,总是不举手就发言,我一直觉得他表现不好,对他的批评总是比赞扬要多一些。不知道是不是同学们看...

  • 关注的力量

    昨天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么一则小故事:有一条很不起眼的小鱼瘦小干枯,主人喂食时它总是抢不到,它常孤零零的游在鱼群外。...

  • 关注的力量

    在之前的推文里介绍过信念的力量,即我们相信的会影响到我们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然而在这之前,我们所关注的同样会影响...

  • 关注的力量

    2018年,儿子从小学升入初中,如愿进入了仅一条马路之隔的长安区重点初中81中学。但是在分班考试后,儿子被...

  • 关注的力量

    初三学生为了体育中考,每天课间操强化训练跑步,我们帮着掐秒表计时。我特别关注班上又矮又丑成绩又最差(客观叙述没有歧...

  • 关注的力量

    新学期开学,他坐在倒数第二排靠墙的位置,根据班主任的排位来看,他不是成绩优秀的学生。 第一次关注...

  • 特别关注

    表妹晓莉出现在我生活里的时候,我正在读初中。 暑假里的一天,当我从外面疯玩一整天回来后,惊讶地发现家里的沙发上坐着...

  • 特别关注。

    你是怎么变成了我的特别关注呢? 这一瞬我突然有些恍惚,是晚上宿舍熄灯时,你慌张出来找我的时候呢?还是月圆节日我在家...

  • 特别关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特别关注】非遗怎样凝聚关注的力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dr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