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为我们走得太远,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
——白岩松
1
上周,我给主编审核我的三篇稿子,主编看完,对我说:“你这周怎么回事?三篇文章的质量,比起以前都差了很多。”
我想反驳说,上周任务太多,时间太赶……
我还想说,一周三篇文章,任务量太重……
最终,我什么都没说。
因为我在试图找理由为自己开脱时,脑中突然闪过一句话:我是不是把来此工作的目的,给忘了?
初入职时,我目的非常明确,为了提高写作水平而来。
因此,我没问公司福利,不嫌工资低,不在乎从头再来,也不怕其他人抢我什么东西。
但写着写着,我把目的给忘了,写作目的与行为出现了背离,我不在乎写的好不好,而是越来越为了完成任务而写。
我马上反思,写日结。
如下:
文章就是一件产品,梁宁说过,一件产品,要么让人爽,要么让人恐惧。
用在文章上,就是要么给人提供情绪价值,要么给人提供实用价值。
而我,上周写的文章,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因此差了很多。
我写的困难,也是因为想完成任务。
或许,我以后在写文章的时候,不应该想着,我应该如何完成这篇文章,而应该想着我这篇文章,要给读者提供什么情绪价值?
完成文章是次要,给读者提供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无论什么文章都是如此。
如果提供不了价值,不如自己在家写日记。
丢了目的,让我越写越差。
2
做完反思不久,总编给我们发来一篇文章,是杨乐多的《如果有那一天,我会亲自关掉这个号》
杨乐多在文章中写道,新媒体做久了,会发现自己的情绪在被稀释,写文章的初衷开始出问题。
一开始,她写文章是因为关注人,所以会真实的开心,真实的伤心。
但时间越久,她被爆炸的信息和数据困扰,愤怒、伤心就在慢慢变淡,开始为了流量而写。
她开始恐慌。
我也有这种感觉。
刚入职时,我每看一篇文章、每一个标题,都会觉得神奇,会有惊叹,会有情绪。
随着时间推移,我渐渐麻木,看到一个标题我不再好奇,不再感动,而是站在第三方审视这个标题和文章,问自己:这个标题是好还是坏?是否适合我们号?这个选题是否能写?够离奇吗?够特别吗?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写?
文章内容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篇文章是否能给我们带来流量。
丢了目的,我们的文章越来越没有温度。
3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卖写作课的文案,题目叫《“我月入8万,但不敢告诉朋友。”》
文案告诉我们,写作是为了赚钱,为了脱贫致富,为了财富自由,为了改变命运。
文案写的非常好,就连我这种知道卖课套路的人,都动心准备付款。
但我在点击付款那一刻,突然犹豫起来,我不禁又开始问自己,写作是为了什么?
我回答不上来。
我脑袋很凌乱,因为我被太多太多的信息干扰,我已经不知道自己写作到底是为什么了。
丢了目标,让我无所适从,因为这已经不是我主动想去做这件事,而是别人在控制我去做这件事。
我从一件事的主动发出者,变成了被动者,而这份被动,让我寸步难行。
4
我突然理解,人为什么要“吾日三省吾身“,不是因为要回想今天干了什么错事,而是要每天对自己自省:我是不是忘了初衷,丢了目标。
日结,月结,年终总结,也不单单是为了回顾这一年自己都做了些啥,更是为了提醒自己:我是否有按既定目标在前行。
失去目标,会疲倦,会茫然,会苟且,会做与目标不相符的事。
或许,那些成功的人并不仅仅是因为坚持和运气,还是因为他们更能抓住目标,不走偏。
白岩松说,不要因为我们走得太远,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失去目标,请你把这句话翻出来,再读三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