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的是曾奇峰的《隐秘的人格:人格怎样决定命运》这本书。
之前是对人格这个东西一种模糊感,最多就是“面具”,或者是在网上一查就弹出来很多种不同的分类,很不清晰。
这里先记下一些,这本书是在读到最后自恋型人格让我有些触动。
“我们自己也要保留探索的好奇心和能量”
一、精神分析里的一些词汇与思维
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意识:知道的
前意识:呼吸
潜意识:分析才能觉察到(早年关系决定的)
本我、自我、超我
核心人格
力比多、攻击性、自恋、关系
精神分析师眼中,世界上的三类人
1)严重的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或者躁郁症。
2)人格障碍的人。俄狄浦斯期出了问题。
边缘性人格障碍,是非常严重的人格障碍的表现
3)神经症。这个世界上没有正常人,正常人就是神经症。
神经症性冲突主要是俄狄浦斯冲突,包括以下三类:
A.生和死
B.男和女
C.对成功的渴望和害怕成功之后的惩罚
我就是说,在看卡伦 ▪ 霍尼的《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时,就感觉到处都是神经症。
我感觉我就有俄狄浦斯冲突。那种对成功的害怕,就是在你“成功”之后都会诅咒自己肯定接下来会失败的。这种情况往复在青春期、高中、大学的时候都有。
攻击性投射防御
1)不安全感。对环境和他人的敌意的投射。
2)自卑。把朝向别人的攻击朝向自己。
“精神分析是理解人类内心最好的模型。精神分析可以不谈童年经历。过去通过移情在现在呈现,完全可以不谈以前。”
我碰到的很多所谓的心理咨询师在这个点上都不过关。甚至还要逼着你把你过去的事情给说出来的,你问为什么要说,对方就说婴儿童年决定人的一生之类的话(我每次遇到这种就感觉压抑,到底是我来说还是你来讲课的?)。挂着羊头卖狗肉的比比皆是。
精神分析治疗之疾病是如何产生的?
1)内驱力投注出现问题
这时关键要看替代妈妈的客体,能否给孩子提供高质量的客体关系
2)缺乏安全感的依恋关系
成年期的首次发病,都可以理解为童年创伤的延迟性反应
退行是一切心理治疗的基础
将潜意识意识化
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中年危机、身心疾病
一切心理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
享受自由的代价是忍受孤独
强迫症:内驱力的压抑
恐怖症:对热爱的掩饰
焦虑症:害怕将来会发生的糟糕的事
“疑病症的人,总是担心自己的边界被突破。问题多处于人格障碍甚至精神分裂症的水平。”
不要吓我,疑病症不是焦虑症?
情绪是精神分析工作的重心
抑郁,糟糕的感觉+糟糕的事已经发生
恐惧,糟糕的感觉+糟糕的事正在发生
焦虑,糟糕的感觉+糟糕的事即将发生
两种情况:
有情绪,不知道是什么
有认知,没有感觉
背叛过去,就是成长
“理智是对情感的防御”
我今年年初就想做一个机器人,毫无情感的机器人,我当时感觉那样就可以很理智的去处理问题,因为情绪的问题让我很烦,觉得不值得。后来,又渐渐感受到“人”这个东西的七情六欲好像有也是正常的。但我还是感觉很烦。
移情与反移情
移情,把他早年与父母的关系转移到与治疗师的关系中来。(来访者对治疗师攻击,把攻击从对内转向对外,也是治疗的开始)
反移情,允许被勾引(因来访者产生的移情)
“治疗师的移情是其未解决其内心的冲突,被投射到他与来访者的关系中”——我记得有几次我遇到很多说话让我感觉很像熟悉的人说的话,但感觉不舒服,我当时问过,那个人就告诉我说那些人是反移情了,现在看来真是,或许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我原谅他们,阿门~
感觉咨询师要真的懂自己反移情,看得清楚,并且在此之后要采取的措施
你痛过我的痛,才会知道我有多痛
他就婴儿般地觉得“我已经让妈妈饿(难受)了,所以妈妈(知道了我的难受)会来喂我”
感觉难受就直接说出来,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说感受,不是评论之类的。
书里说到用投射性认同(理解让我们难受的对方是想找一个理解他们而已,并非真正跟我们过不去,并非真正要让我们难受)
“一致性反移情上升到艺术水平的时候,就是共情”
“过多的提问本身就意味着攻击”——让我想起跟很多人聊天都会被问,问一帕拉的问题,很烦的。
反移情是治疗的关键
治疗师的这种反移情,实际上是帮来访者照见心灵的镜子
反移情是治疗师在来访者移情的刺激之下的反应
对反移情处理,治疗师该:
A.对自己的心理发展及生活事件保持清醒的头脑
B.不要把来访者的感情往自己身上揽
C.不要让反移情见诸行动
D.运用反移情以帮助解释
我感觉跟有些人说话很像遇到熟悉的人的话,对方就是反移情了
对爸爸的忠诚
“我们只有真正地知道,我们的潜意识在干什么,我们不能觉察的那个自己在对我们做什么事情之后,才能够切断与过去的连接,更多地活在此时此刻。精神分析,让我们有能力更多地活在当下。”
再说一句,那些“追根溯源”的咨询师真的不合格,或许你够抑郁了还逼着你更抑郁的。除非是来访者自己想说过去
口欲期和肛欲期
1)口欲期:0-1岁(依赖)
症状:进食障碍、男性抽烟、女性唠叨
依赖他人是为了控制
“依赖他人是为了控制好”这种在我来就是情感勒索
2)肛欲期:1-3岁(控制)
肛欲期固着,就是妈妈在潜意识层面,需要孩子通过尿床来引起她对孩子的关注,这个合谋的结果
会出现被控制的感觉
能否健康地度过口欲期和肛欲期,与父母的人格有很大关系...父母有追求完美人格和强迫人格的倾向,对孩子的大小便过度控制,或者对孩子的其他言行过度控制,让孩子有动辄得咎的感觉,孩子可能会停留在与控制有关的肛欲期
机械、固执、呆板等人格障碍,一般是肛欲期的问题
所有人都会在轻视他人时很迟钝,被他人轻视时很敏感
我想说,我就是,现在的我很敏感“被控制”,无论是谁。我感觉我在反击中。很烦的,有毒的原生就是操控欲很强的,每一个都是,我感觉恶心。我敢肯定,我的原生家族都有问题。
既要有边界,又要留白
“吃里爬外”就是成长
1)小家庭应该守住边界
2)少控制,多留白
有毒的原生都不是,想起最困难的时候她还去叫其他人进来参与。另外,我那个时候问她怎么办,她就一味地让我又去找那些人。我其实那个时候焦虑问她只是想与外界共同思考怎么办。我那个时候也傻,她每次说我就信了,结果呢?都是自己去承受所有的困难,她丝毫不负责任,甚至还雪上加霜的。你说,何必去问着类还没长大成人的人呢?
“很多父母非常担心孩子过多重视他人后,自己被抛弃”——无语。
毛病不改,是为保持连接
我看到这句话我就恶心。我恶心自己。有时总会去想过去那些恶心的事。看到这句话的话我更恶心。我恶心我自己。说白了,我就是想切断,“早死早超生”。快快忘记过去吧。来了的时候深呼吸。阿门。
与毛病和平相处
让你不舒服的人,可能是你学习的榜样
每个人都是带着毛病活着
话多并不一定是口欲期的表现
那我就放心了,我感觉有些时候自己就是把外人当话筒,好像自己可以一直说自己想说的。在沟通的时候,我会感觉到别人瞬间隔离开,我知道自己不要再说了。所以,我现在一般就说一层足矣。
告诉别人难受的三种方式:
1)俄狄浦斯期或者有神经症问题。告诉别人现在自己很难受。
2)人格发展未到能把自己内心世界化作表达方式。头痛。
3)人格发展得更不好。做出行动来表达自己难受。
分离越彻底,孩子越健康
二、温尼科特、比昂、科胡特
温尼科特
过渡性客体、母婴间隙(独立个体,反之,24h监控)
比昂
连接
意识(有限)、潜意识(无限)
比昂对传统精神分析的颠覆:
颠覆之一:扒童年对治疗的帮助很有限
颠覆之二:有限和无限
颠覆之三:人除了趋利避害,还愿意面对和承受痛苦
——我感觉比昂的思想的确更宏大
颠覆之四:梦不是愿望的达成,而是心理碎片的整合
——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不做梦的
比昂给治疗师的建议:
1)忘记过去,不问未来,活在当下
2)不要做记忆太好的“U盘”
3)永远不要问问题
“0”:爬过坑,能更好地救起坑里的人
科胡特
自体心理学,1个人(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到哪儿去)
自恋(“面子”)
负性自恋:自卑可能也是一种自恋
健康自恋和病理性自恋:
1)理想的自我和本来的自我是冲突的,那自恋可能是不健康的,低自尊;
2)认为只有我们是好的,而别人是不好的,非常虚弱的自恋
自恋型人格障碍
1)抑郁
2)对微不足道的事情过度敏感
3)有疑病的抱怨
4)缺乏生活风趣
我怎么感觉我好像有
自恋型病理状态
1)性倒错
2)反社会
3)有成瘾的行为
诊断:
夸大自我
唯吾独尊(卖惨)
对赞美成瘾
自恋程度过高的表现:
对权力或无限成功的潜意识幻想
被批评时巨大情绪反应
见诸行动的行为:杀人放火
我感觉我就是情绪那个,一点即燃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
治疗效果取决于咨访双方匹配的关系
高手反而学派特征淡
新手不讲套路也是问题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情感基础:
羞耻感和屈辱感(因为一个缺点而过度感到羞辱就有问题)
我对被贴标签很敏感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特点:
与人交往只为利用
缺乏同情心
过度羡慕或嫉妒
对人或事情多度理想化
完美主义的是不是?同情心这个问题感觉有过去的阴影,因为有些是故意给你打感情牌之后利用你的精神PUA。只为利用也是被忽悠过...是不是很多人都是?
自恋型人格障碍在咨询关系中的表现:
把治疗师想象得完美无缺
要求治疗师即可反应(这种状况类似于婴儿,他没办法利用别人的反馈来增加自己的了解)
是不是就是猜忌心?
成人注意:
1)我已经不是婴儿,不需要任何人帮助,我一个人就可以好好地活下去
2)作为一个成人,应该具有让别人帮助自己的能力(婴儿:没有你我活不下去)
自体有三条发展主线:
1)镜像的自体客体(自尊)
2)理想化的自体客体
3)他我人格
自恋的表现形式:自大和自卑
自大和自卑的成因:分裂
一部分是本来的我,另一部分是观察的我,即在旁边陪伴的我。若分裂不足,可能会导致羞耻感、屈辱感的缺失,形成病理性人格
1)水平分裂。分裂出来的自我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可以打压本来的自我
2)垂直分裂。分裂出来的自我高于本来的自我。会给人一种很自大的感觉
——自责,是不是就是水平分裂的自我在攻击?
父母人格健康,孩子自然也会人格健康
没有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
想做好父母,看过来:
1)设身处地地想孩子所想
2)询问孩子希望被怎样对待
3)明白过多介入等于剥夺孩子生的意义
操作意义的治疗性技术:
替代性内省(悲伤着你的悲伤)
转换性内化(治疗师被来访者租借了自我功能,时间长了,可能成为来访者人格的一部分,并在以后的生活中持续地陪伴他)
我想问一下,如果那个人格在后面又不在了呢?怎么回事?
关键词:
转化性内化
自我分裂:水平、垂直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特点:与人交往只为利用、缺乏同情心、过度羡慕或嫉妒、对人或事情多度理想化
自恋程度过高的表现:对权力或无限成功的潜意识幻想、被批评时巨大情绪反应、见诸行动的行为:杀人放火
自恋型病理状态:性倒错、反社会、有成瘾的行为
自恋型人格障碍:抑郁、对微不足道的事情过度敏感、有疑病的抱怨、缺乏生活风趣
“毛病不改,是为保持连接”
负性自恋:自卑可能也是一种自恋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情感基础:羞耻感和屈辱感(因为一个缺点而过度感到羞辱就有问题)
“吃里爬外”就是成长
机械、固执、呆板等人格障碍,一般是肛欲期的问题(期望太高、完美主义、自责:情感勒索)
口欲期:0-1岁(依赖)
肛欲期:1-3岁(控制)
移情,把他早年与父母的关系转移到与治疗师的关系中来。
反移情,允许被勾引(因来访者产生的移情)
自卑。把朝向别人的攻击朝向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