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不拆不成器心理
或许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包括我在读的书

或许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包括我在读的书

作者: 精时力崔律 | 来源:发表于2020-10-15 16:09 被阅读0次

    此时,我刚读完了《专注力修炼》这本书的前言。作为一个多年读书人,感慨很多。

    《专注力修炼:不分心的智慧》.jpg

    01

    为什么我会读一本专注力的书籍呢?

    小伙伴们都知道,这几年,我专注在带领大家学习和精进“精时力”(即精力和时间管理)

    为了便于小伙伴们学习,如同学游泳要拆解手脚动作一样,我把精力分成体力、脑力和心力三大部分(命名为"精力三驾马车")

    精力三驾马车.png

    现在人们大多不是体力工作者,而是知识工作者——有一台电脑,凭借大脑,基本就能完成工作的人。工作业绩与成果主要靠大脑。

    所以,精力三驾马车中,脑力很重要。

    而脑力中的专注力,很关键。

    为了了解专注力,我的书架上有很多关于大脑科学、神经科学、关于认知的书籍。

    原本我以为这本书也是如此。万万没想到,这本书的前言里,花了很大篇幅讲的却是佛教的空性、佛陀……

    熟悉我的伙伴都知道,我读书的时候最喜欢读序言或前言,因为作者会在这里交待这本书的背景、作者的经历等。

    作者是一名英国作家,而且是哲学博士,却对东方智慧有诸多的研究,让我很意外。

    当然,书中作者也提到了神经科学,但是它与佛教智慧相比的话,放在电视剧里,那就是一个配角,一个主角。

    难怪,翻开在这本书,在扉页上,只写着这样一段话:

    有人请一休禅师把最高智慧的精华写给他看。
    禅师只写了一个词——专注力
    来客怏怏不乐道:“这就完了?”
    禅师再次施惠于他,但落笔写下的还是“专注力”这个词。
    所以,一休禅师认为,最高智慧的精华就是专注力。

    当然佛教等智慧属于“专注力修炼”的理论支撑,具体做法便是冥想与正念。

    对此,我想到了3点:

    第1,在刚过去的9月份里,我花了很多时间在研究佛教智慧。当然不是为了出家或对宗教感兴趣而学习的。其初衷竟然是在一本商业书籍中学习其背后的佛家智慧。

    所以,我对于前面序言中提到的空性、佛陀这些字眼非常的熟悉(捂脸)。

    而且,那本书的作者竟然是美国人,在印度修行的佛教智慧。

    这些佛家智慧至今已经有2500年了,虽然智力上人们越来越聪明,但这些智慧完全不落伍,而且人们离它们还有很远的距离。

    由于曲高和寡,普通人难以这些高阶智慧的好处。我们需要更多的能“深入浅出”讲解这些智慧的人,也需要能将这些智慧落地可用于普通人生活,变成可服务于普通人方法的人。

    第2,在刚过去的9月份里,我花了很多时间在研究冥想。起因是,在前面提到的佛家智慧的商业书籍中也着重提到了冥想。

    通俗的说,大家都听说过乔布斯与冥想的故事吧,成功商业人士都需要冥想……

    我现在在冥想的道路上精进。当然,冥想并不是我的目的,只不过是我实现结果的途径之一或者手段之一。

    第3,大约在去年,我曾经读过一本书《高效休息法》,副标题叫做“世界精英都这样放松大脑”。看这个题目,我以为是讲大脑科学的,实际上讲的也是正念……

    想到这里,我不禁产生了一个疑惑:到底是上天通过让我遇到这些书,于是在引导我往这个方向走呢?还是说,我的这些书无意中带我走向了这样一条道路呢?

    再仔细想想,两者似乎没啥差别。哈哈

    图片来自网络.jpg

    02

    除了读的书,课程学习也是个人成长的一部分。

    比如,在刚过去的9月份,除了冥想课,我还专门上了催眠课。上课第1天,老师会根据一个测试题的结果,给大家安排座位。按100分是满分,按照分数高低,安排位置。

    老师的解读是:分数高的,通常是小时候的照顾者(例如:妈妈)对于孩子的情感表很直接的。比如,饿了喂奶。哭了会哄哄。

    很幸运的是,我是班级里面的分数第1名。虽然我知道妈妈对我好,但这个分数从客观上表明嗯妈妈对我照顾地特别的好,我很开心。我特意夸妈妈啦,给妈妈点个大大地赞。妈妈也很开心。

    当时,这个点只作为测评使用,老师并未深入解读。今天,我在《专注力修炼》中看到了它背后的理论:

    一个足够优秀的母亲或者照顾者能够完全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从而调节孩子或积极或消极的情感状态,并为孩子未来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这种体验总体上是偏于积极还是消极,将会对大脑结构的成熟和婴儿的心理发育产生深远影响。理想的状态下,所有婴儿都需要这样的照顾者:她能够通过准确响应当下发生的事情,对婴儿的需求作出适当反应,从而验证并理解婴儿的体验。这种体验以后就会变生理性的和内在性的。

    大脑右半球在这个阶段经历了一个与情绪处理有关的成长过程,这个阶段将从婴儿在子宫内的后期一直延伸到出生后的前两年。在积极的条件下,此时的早期母婴互动有助于以其以后自我调节结构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积极体验会使大脑神经元连接更加丰富;而消极体验则会导致大脑发育的改变,以及随后的情绪(专注力)调节困难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jpg

    当然,大脑终生可改变的,所以,已经长大的孩子们,或者有孩子的妈妈们也不必过于担忧。只要你想改变,什么时候都不晚!

    03

    看了前面的文字,你可能对本书到底在讲什么不太清楚。

    的确,本书不是大家常见的提升专注力的自助类指导手册,更偏理论和学术些。

    作者在前言说:

    我期待的是,对专注力的各个方面,以及那些在专注力运用方面都有技巧的人的思想和他们的做法,展开广泛的讨论。
    我的任务是,努力尝试,尽可能的周密地把那些个人性的见证,缝合到那张我希望能够缝制成的某张拼布床单上去,这是一个有用的整体性的知识体系,但又不失每一块布头的多样性,这些人性的见证构成了整体的特别的声音。

    简单来说,这本书里作者访谈了各领域任务,对专注力的意义做了富有探索性的阐述。

    最后分享1个小点,供今后行动:

    在英国,有将正念引入学校的试点。

    目前一个由英国所有党派议员组成的正念工作小组,正在就正念倡议开展工作,他们与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大学、班戈大学和萨塞克斯大学的正念训练和研究中心合作,共同探讨正念在学校、在国民健康和刑事司法系统里可以发挥的作用。

    其中一个针对11~18岁的年轻人的正念课程里,讲到:

    第2堂课会探索不同的心智状态,并教授如何把专注力锚定在身体上,同时培养好奇心跟善意,他们发挥着镇静和滋养的作用。后续的课程会扩大修炼范围,并在心里和物理的不同领域把反应引领到响应上。这包括专注于接受善良理念的课程,即培养感恩和积极的思想。这样的修炼,包括静坐,观察呼吸,觉察身体、行禅,以及体会到身体在压力下的感觉。

    专注力本身不是一种技能,但专注力的训练却是一种技能。

    现在请开启你的修炼之旅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或许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包括我在读的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ko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