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不认为世界有一个造物主能决定我们的命运,佛教对世界的理解就是四个字——因缘因果。
前面学习了十二因缘(生命轮回的因果关系),我们了解因缘是指各种条件,包括主要条件和次要条件。当一定的条件具备了就会产生结果。当条件改变,结果也会随之变化。佛教说:从缘起看世界,一切都是因缘的假相,缘生缘灭、缘聚缘散,都是条件变化的结果。离开条件的组成关系,根本找不到固定不变的实质。
在人生因果中,我们的起心动念(念头)是因,佛教把它分为善、恶、无记(不善不恶)三类。这些念头会通过三个渠道表现出来,在思想上叫做“意业”,把它说出来,叫做“语业”,表现在身体行为上,就是“身业”。这就是佛教所说的身、口、意三业。
我们的起心动念和行为,即身、口、意三业的流经,都会在心田播下种子,种子产生作用后,力量会得到强化成为更强的心念,所以心念是不断发展的。当不同的心念发展成最强的力量后,会形成我们不同的态度和人格,这个过程是业的积累和果的呈现。发展正向力量就会成就正向人格,成就善业。发展负向力量就会成就负向人格,成就恶业,最终决定我们在六道轮回的去处。所以,我们对每个起心动念都要特别的谨慎,对当下的每一个心念都要生起觉知。
佛教是教导我们站在三世因果的角度看人生的,但我们看不到过去,也看不见未来,所以大多数人不相信业力。但事实上,业力还可以从这一生去理解,可以从心路发展和人格形成去理解,这叫心灵因果,也叫当下因果。
佛教的因缘因果告诉我们,世界没有恒常不变的物质,更没有无法改变的命运。一切现相皆是条件的组成,改变条件就能改变结果。我们学习佛法,就是要改变生命中把我们导向轮回的条件,彻底的从迷惑和烦恼中解脱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