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教授:不会过时的领导力原则
第一、接受现实。拒绝让人不愉快的真相是人之常情,但成功都是现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谁也不能否认现实。因此,不要自欺欺人,要提倡批判性思维。
第二、直面既得利益。今天有很多新店子遭到抵制的情况,比如,化石燃料行业在抗拒向替代能源转型;出租车抗议顺风车的应用软件。这时候,你要看看它损害了哪些既得利益。然后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抵制。
第三、默认创新是好的。虽然不见得每个新想法都是好的,但在复兴的时代,我们应该默认创新是好的,除非某种创新直接伤害到他人。
第四、鼓励试验。要为“用于尝试”拍手叫好,否则我们恐怕没有机会迎接最伟大的发明。
第五、拒绝简单粗暴的分类。
第六、别贴标签。类似极端主义分子、温和派这样简单粗暴的标签。往往会加深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标签的背后是价值判断,把人进行分类会导致偏见。任何形式的偏见都不利于多样性,扼杀了真正的好想法。
新报告:软技能仍是职场中的最大缺口
报告显示,2018年增长最快的新兴职位前五名是:区块链开发者(33倍增长)、积极学习工程师(12倍)、软件销售主管、积极学习专家、专业医疗代表。
第一、人工智能方面的工作岗位仍然很稳当。2018年,15个新兴职位里有6个与人工真能相关,这说明,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技能开始渗透到各个行业,而不仅仅是技术行业。领英把人工智能技能定义为:开发和有效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和技术的技能。这是领英上增长最快的一个技能,从全球来看,2015年到2017年这个技能增长了190%。
第二、基本的业务功能在飙升。报告说,行政助理、保证人员(审计、会计、财务报告)和销售代表等基本运营只能,也在新兴职位的列表中。几乎所有的基本岗位,多年来都呈现出了稳定的增长。
第三、最大的技能缺口是软技能。口头交流、领导力和时间管理等,就属于软技能,软技能几乎占据了技能缺口的一半,比如:口头交流技能在美国每个城市都是最为短缺的技能。报告建议,职场人士需要在快速变化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并保持软技能,因为拥有这些技能的人才具备更大的职场优势。
张瑞敏和郭广昌的新年寄语说了些什么
海尔创始人张瑞敏在新年寄语里说,他不用收集,也没有微信朋友圈。很多人问过他为什么不用微信。他的回答:一怕信息碎片化;二怕记忆外包。因此他选择读书和做笔记。
他的方法就是通过把海尔小微化,来激活公司的每一个成员。在这个时代,冷冰冰的企业不可能创造出与用户情感交互的体验,只有人,只有自主的人,才能创造出人的价值。这就是人单合一的极简表达。人单合一的宗旨是人的价值第一,但它完美的契合了物联网时代社群经济、共享经济和体验经济的本质。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则在自己的新年寄语里分享了他对产业的思考,总结出了三个抓手:产品力、品牌力和产业集团。
公司从0到1需要靠产品力,产品有没有解决用户的痛点,体验如何、是不是有独特性、技术含量如何。信息越来越对称、商品越来越丰富,产品力也就越来越重要。他决定客户会不会买单、会不会重复购买。“打磨产品力,是最难的,但又是最必不可少的。”
从1到N要靠品牌力,客户对品牌的认可,会帮助公司走的更远。
然后从N到N的平方,乃至更大,就要靠产品页集团打法。郭广昌所说的产业集团,即包括在一个领域形成相对垂直的专业化产业集团,也包括围绕一个需求的多元化生态系统,通过这种方式,公司可以做的更好。
蒋友柏:对设计最大的误解是把它当工具
蒋友柏:蒋介石的曾孙,设计公司创始人,本身也是设计师。
蒋友柏说:在他看来,现在大家对设计最大的误解就是“设计是一个工具”。如果设计知识工具,那么无论工具当时如何先进,总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被取代。但是设计不会被取代,因为“设计是设计师人生经历的融合。”每一个设计师的风格,都反映着他们不同的价值观。如果知识追逐流行,而不知道自己的价值观,就很容易磨灭掉设计的价值。
设计和艺术不同,设计是为人设计的。设计存在着付了钱、签了约的服务对象。艺术则可以完全为自己而做,可以不考虑其他人是否喜欢。
设计的本质是解决各种问题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