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这个提问非常的重要。 在我的萨提尔工作坊中的学习者,会被邀请回应这样的提问,在我的个人会谈里,也把这样对来访者(或案主)的探寻,作为一个重要的开端。 这也是我在Maria老太太的工作坊中学习到很重要的部份。 在更早之前,贝曼老师(John Banmen)在我参加的两年专训中,也强调在会谈的开端要设定「正向目标」,先聚焦在案主的正向期待上。 当时,刚开始学习,没有体会到它的重要性,后来也发现很多学习萨提尔专业助人的朋友,也会忽略这一点。
对于学习萨提尔模式的朋友,也是非常的重要的! 在你生活的某个瞬间失去方向或一时茫然无措之时,都可以这样的问自己。 当你投入某件事务甚深,开始失去初衷而感到疑惑之时,也可以这样的问自己。 问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当你明白和体验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的时候,不仅会感觉到自己未来的方向清晰了,也可能会感觉到放松和平静,更重要的是,有了更多的内在力量与希望感。
这个提问有两个关键词:「真正」、「想要」。
什么是"真正"想要的?
「真正」这个语词,是要探寻你内在更深、更原初的答案。 如果你回应这个提问时,说:「我想要的是孩子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 这时,可以继续问自己「如果孩子可以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时,你会得到什么?」
如果你的脑海出现一个否定的声音:「这个孩子不可能停下来的!」 这时,你需要保持相当高的觉察,将这个声音搁置一边,回到原先的提问:「如果孩子可以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时,你会得到什麽?」
也许你很快就出现一个答案:「那他就能够好好读书,不让我操心了!」 不管你觉得这个答案如何,都是可以的,把它记下来。这时可以继续问自己同样形式的提问:「如果孩子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能够好好读书,不让心,那我可以得到什么?」
也许你静下来想了一下,想到:「我就可以轻松了!」 此刻体验一下这种轻松的感觉,允许自己再继续打破砂锅问到底:「如果孩子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能够好好读书,让我不用操心而可以轻松下来,那我可以得到什么?」
这时,你可能开始想到自己:「我就可以有时间去做我想做的事情了!」 如果是这样,具体的想想你想去做的事情,不论大小都列举出来,想象更多具体细节:你在何时、何地会做什么事情? 做的过程感觉如何? ... 当你想得更加清晰的时候,请试着把它转换成像电影般的场景,想像自己走进去,彷佛此刻正在「有时间做想做的事」。 看看这样的心情如何? 身体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再问自己「如果孩子不再让我操心而轻松下来,有时间去做我想做的事情,那我可以得到什么?」
也许你的答案是「自由! 开心!" 或是「做自己!」 ,请先停下来,花点时间体验这样的感觉。 如果你感觉自己走到这一步,已经十分满足而找不到或不再需要其他更多的答案了,或是觉得自己这样的话,人生已经了无遗憾,那么「自由、开心」或「做自己」是比较接近所谓「真正」的答案。 当然,其实不论答案是什么,都不必认为它是「真正」的答案,可以将它视为一个暂时比较接近自己的「想要」,以后可以随着自己不同的进展,而修正或改变这样的答案。
归纳上述探索的方式
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用一种比较真诚、专注的心境问自己:「在这件事情(某个问题或情境中)上,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让自己等一下,感觉一下自己的内心,让答案自己浮现出来。
如果得到的答案是A(如:上述的「孩子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就问自己「如果我得到(或做到)了A时,我会得到什么?」 ,同样的,让自己等一下,感觉一下自己的内心,让答案自己浮现出来。 这么做的目的在避免头脑习惯性的给出答案,而掩盖了内心可能有不同的声音。
同样的方式,如果得到的答案是 B (如:「孩子能够好好读书,不让我操心」),就问自己「如果我得到(或做到)了 A 和 B 时,我会得到什么?」 ,将前面得到的答案加在一起整合起来,再问自己可以得到什么。
如果得到的答案是C(如:「我可以有时间做我想做的事情」),再继续用上述的方式一直问下去,一直问到:你认为这是你目前能找到的最终答案,或是让你此生了无遗憾的答案为止。
如果你问「我会得到什么?」 ,没有感觉也想不出来,也可以用「我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我的生命会有什么不同?」 来替代,看看是否对你有帮助。 这几个提问都是Maria老太太在她的工作坊中,常常提出的问句,协助学员探索自己的「想要」。
「想要」指的是什么?
「想要」在萨提尔模式指的是冰山(个人内在历程的隐喻)中的「期待」和「渴望」。 如果你需要更知道冰山的整体脉络,可以先参看之前的两篇:你是怎么看一个人的? 冰山的隐喻(一)和(二)。
期待和渴望看起来很相像,许多朋友在刚开始学习时,一直不太清楚这两者的差异。 我们先看两者的关联,根据我的理解,「期待」是达成「渴望」的具体方式,而「渴望」是「期待」达成时所体验到的状态。 如果「渴望」是目的地,「期待」就是通往目的地的路径,常会用一个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作为比喻,条条大路就是期待,而罗马就是渴望。
因此,同一个渴望,如:爱与被爱,可以经由同一个人的不同期待而达成,如:「考试考得好,被父亲称赞、摸摸头」、「难过的时候,妈妈过来拍拍背、端一碗我喜欢吃的点心给我」、「生病时,爸爸急急忙忙的用脚踏车载我去看医生」...。
此外,同一个渴望,如:「爱与被爱」的渴望,不同的人会有很不一样的期待。 比如情侣之间,其中一方认为对方如果能在他疲累时,以提供餐点等的方式照顾他,就会觉得被爱。 而另一方,却觉得对方记得她的生日,并能以送她一束玫瑰花或其他很慎重的礼物等方式表达,才会感觉到被爱。
因此,从这两者上述所说的关联性可以看见它们的不同,除了一个是路径、另一个是目的地以外,「期待」是你想要得到的具体事物,如:某人的行为反应或某些情况的发生,以上述的例子来说,「孩子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孩子好好读书」、「我可以有时间去做我想做的事情」... 等,有具体的人(我、孩子)、行为(玩网络游戏、好好读书、做想做的事)。 而「渴望」则是一种整体的状态,包含着较少用语言表达的深沈感受,以及主观认定的概念。 如:感受是轻松、开心的体验,以及主观认定是「自由」或「做自己」的概念。 这通常让人感觉比较抽象。
「渴望」到底是什么?
「渴望」有个迷思,需要特别解释一下。 过去很多朋友学习萨提尔的冰山,常常是透过概念的解释来了解渴望,比如说:「期待是达成渴望的方式」、「渴望是人类共有的部分」、「渴望包含爱与被爱、被接纳、被认可、有意义、有价值、自由... 等"。 这些都是重要的概念,但是,也常常因为先有这些概念的学习,让许多朋友误以为这些概念本身就是渴望,因此在使用冰山探索自己时,在渴望层次就会说出那样的概念:「我的渴望是被爱、被认可」,但在当下却没有体验。 这好比「用手指指出月亮所在」,概念是手指,体验到渴望才是月亮本身。
这里特别要说明体验。 萨提尔模式强调体验性,如果没有体验性,几乎很难真正的理解与运用萨提尔模式,许多朋友回应,萨提尔的书籍字句都浅显易懂,但就是不太明白它在说些什么,因此在参加了工作坊之后才恍然大悟。 那什么是体验呢? 最具体的方式,就是检验你的身体有无反应? 如:放松、紧绷、发热、发抖、胸闷,或像电、麻或气般的感觉载身体窜流...,以及感受上的变化,如:变得开心、轻松、难过、紧绷...。 简言之,用身体的不同反应与感受的变化来检验自己有没有体验。
如何体验渴望
平时是如何体验到渴望的呢? 比如上述生病时,爸爸急急忙忙的用脚踏车载我去看医生,其实是先有那样的情境,让我非常感动、印象深刻,满足了「被爱」的渴望,体验当下或之后(通常是事后)因为某些机缘或提醒,才将这样的体验诠释为「被爱」。 尤其是事后被问起:「你是怎麽样感觉到父亲爱你的?」 ,你脑海浮现出这个记忆,然后开始向他人描述的同时,你可能眼眶湿润,再次被感动,这时,你体验到了被爱的渴望。
因此,重要的是体验,体验之后再去分辨这是属于什么样的渴望即可。
在萨提尔模式中,可以如何体验到渴望呢? 其中一个方式是从期待进入渴望。
再次以上述的例子来看,把前面经过探索性提问,所得到的答案归纳一下,让自己体验从期待进入渴望:
请用一、两句话简明扼要的描述你的期待。
刚刚的那些问题,都是在探索你的「想要」。 将"想要"的部分"具体化",也就是可以用具体的人、事、物,并用直述句而少用(或不用)否定句来表达的部份,就称之为「期待」。
以上述的例子,期待可能是「我的孩子不沉迷于网络游戏、好好读书,而我有时间去做我想做的事情」。 「不沉迷于网络游戏」是否定句,至少要加上「好好读书」、「做我想做的事情」的直述句或肯定句来描述期待。
描绘期待达成的图像。
将上述的期待,转换成一个像电影一般的的场景。 比如,上述的期待变成立体的、有具体的时间、地点、特定的人物、你和他(或他们)清晰互动的场景:「某天晚上,我在客厅走到孩子的房间,看见孩子很认真的读书,你想起他最近已减少玩网络游戏的时间了...。 然后你回到客厅,坐在很舒服的沙发上,拿起自己很早以前就想看完的书,沉浸在自己的心灵世界...」,这样的场景出现时,让你可以确定你期待的事情真的发生了。
允许你自己体验性的进入或接触你内心的渴望。
当期待的图像或场景描绘出来之后,让自己静下来,可以闭上眼睛,想象出刚刚那个场景,让自己走进去体验那一刻,仿佛你想要的情境此刻正在发生! 允许自己去体验那样的美好状态,让这样的状态停留得久一点...。
辨识自己内心和身体的变化
当你觉得自己充分的体验到你所想要的场景,请觉察自己此刻心中的感受,以及身体上的变化,并记得这样的感觉,看看和体验之前有什么差别? 你的能量是否有提升? 你的状态是否有改变?
通常从期待进入到渴望时,生命力会有提升,Maria老太太常常邀请大家用1-10分评估自己的生命力,1分代表你最低潮、最糟的状态,10分代表你最旺盛、最满意的状态。 你可以用直觉自我评估自己生命力的变化,比如从4到7分,或5到9分。
对渴望进行命名
当你有了体验之后,可以再针对你真正想要的渴望进行命名,这部分可以很自由的,因为你才是自己体验的主人,你的命名会有你自己独特的意义,不一定要用萨提尔模式提到的「爱与被爱」、「被接纳」、「被认可」、「有意义」、「有价值」、「自由」... 等概念或名词。
有些朋友会在步骤3.4的阶段,在进入渴望的体验时感觉到困难,或是进不去,那是没有关系的,因为往往会从这个看似挫折的经验中,发现你生命中重要的讯息.... 在下一篇会特别谈到这个部分。
结语
希望上述从期待进入渴望的方式,可以带给你很好的体验,感受到自己的渴望与能量。 我想邀请你,在往后你需要的时候,或是有时间的时候,可以再次的尝试、再次的体验、再次的练习,让你在生活中,随时可以去体验到接触渴望所带来的能量。
这个能量是完全属于你自己的,你本来就拥有这样的渴望与能量,你需要的是让自己有更多的练习、更多的体验,来稳住你内在的能量,这样,不管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挑战、什么样的困境,你都可以自由地运用这渴望的能量来面对你的生活。
这样的练习有一个非常珍贵的部分是,如果你可以常常体验你内心的渴望,这个宇宙就会回应你的渴望、回应你的体验、回应你内心这股满满的、稳定的、渴望的能量。
在此祝福各位,在后续萨提尔模式的学习里,你有满满的体验、丰富的收获以及美好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