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早的将孩子引入竞争,让其在充满竞争压力的环境下学习,反而会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要给孩子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孩子自主自觉开展学习。如何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呢?首先是家里要禁绝电视、手机、pad等电脑产品,同时创造舒适的阅读与学习的环境,通过适合学习的环境,来刺激孩子阅读的欲望;其次,家长在家要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带头阅读,让孩子从小就对一种现象习以为常,那就是每个人都要不断阅读,不断学习新知识。第三,要发现和利用好孩子的兴趣,将孩子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去。比如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可以引导他看这方面书籍;引导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探险、探索、发现。一个是读书破万卷,一个是行走大自然,两个事情都是对孩子非常好的实际锻炼。在家中营造舒适的阅读氛围,家长带头学习;在家外,引导孩子去大自然、去社会中去实践、探索,将理论与学习相结合,这种亲身的体验,比游戏、动画片会更吸引孩子。
发现孩子“不对”的行为,除非特别过分,不要盲目的压制、纠正。不要想当然的站在成人的视角去看待孩子的行为。要充分明白,孩子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还有限,要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发生的事情。要解决事情,不能靠强力的压制,而是先要查找出背后真正的原因。怎样查找出原因,就是先顺从孩子的意愿,与孩子达成合作的关系,再慢慢了解孩子背后真正的动机。找出根本原因后,不要简单的想通过压迫去禁止,而是要从孩子的视角,去引导孩子,做出改变。引导孩子以后,孩子以为是自己做出的决定,反而会有动力去执行。总之,无谓的唠叨和简单粗暴的压制,是最没有用的手段。对待孩子,要温和,就是在探讨原因、引导孩子过程中保持充分的耐心;同时也要坚定,该执行的要执行到位。简单的总结一些,对待孩子不对行为的策略,先不动声色,不要大惊小怪引起孩子的注意;然后循循善诱,查找背后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正面引导。如果对孩子的不当行为大惊小怪,上纲上线,压制强迫,反而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最妙的办法就是不动声色,让孩子意识不到哪边是不对的,然后再加以正面引导,孩子不知不觉中就会更改过来。家长不对某种具体的行为去强力压制,孩子自然找不到着力点去反抗。家长针对不良行为的原因下手,暗中引导孩子做出改变,在孩子完全不了解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把问题解决掉了。
对孩子的立规矩,不能用成年人的那一套。而是要尊重孩子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采用适合孩子的办法。第一,通过阅读、讲故事等方式,给孩子建立规矩意识,即寓教于乐,而不是单纯的说教;第二,把良好的行为包装成游戏,引导孩子游玩,游玩好,还能给予适当的精神激励或者物质激励,在玩游戏中不知不觉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第三,使用一些技巧,去触发孩子的良好行为,比如定时关灯来提醒孩子上床睡觉;这些小技巧要在生活中去实践寻找。总的思路,就是不要强迫、不要唠叨,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实现对孩子的教育引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