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给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想要给孩子纠正不好的行为?
很多爸妈顶住了大家庭的各种压力,终于下定决心放手一搏的时候,却被迎面而来的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孩子的哭闹。面对这个问题,今天的玩法是, 杀鸡用牛刀。我们学会避免一些常见误区的技巧,通过一套组合拳,就能轻松应对孩子的哭闹。先大概了解下一般沟通形成,进行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再来分析下家长和孩子沟通常见的误区,总结出一些沟通原则;最后结合例子给出一些实操技巧干货。
第一部分:一般沟通过程概述:
第一步:产生沟通的需求(什么产生了这个沟通的需求呢?我姑且把它称作一个黑盒子吧!它就像一个触发器,因为某种原因,它就触发了沟通的需求)。
第二步:表达,沟通。沟通的方式有很多,我们可能会通过语,肢体语言,表情,甚至穿着打扮,行为艺术来表达自己。成年人的世界,表达方式很多元,玩得越来越高级;而对孩子来说可能最原始,最直接的表达就是哭闹了。
第三步:接收方(父母),解码对方(孩子)发出来的沟通表达内容。理解消化,开始判断自己是否需要沟通回去,回到第一步,如此循环反复。可能每个人的译码本各不相同,如果内容相近越多,解码越准确,沟通越有效。人类共有的情感感受,价值观,是非观,常常是我们不了解对方译码本之前,可以着手开始试探的地方。越是有意识的养育,你对孩子现有的译码本(可能内容还很少)越了解,你越有可能和孩子拥有同样内容的译码本(有时我们叫这种情况为,有默契。)
第二部分:和孩子沟通的一些原则。
第一步:在了解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让我们来看看需要父母存在的和孩子沟通的误区。(1) 不理解孩子。很大可能,你对孩子的表达方式的一些解码,一些了解是错的。因为你们的译码本是不同的。(2)错失培养有效沟通技巧的机会。如果有意识的去和孩子共谱译码本最好方式就是你正面积极稳定的言传身教。你想她怎么和你沟通,你就怎么和她沟通。你通过让她体验的方式去让她尊重自己的情绪,自己的需求; 进而扩展到尊重他人的需求。(3)问错首要问题。家长第一反应都是问:孩子想干什么?怎么改变孩子?完全被动的被孩子牵着鼻子走。正确做法是问,我想干什么?怎么改变我自己。(4)没有分清楚孩子的需求和要求。给个正确示范:比如,孩子说,他要玩游戏,玩游戏是要求。这个要求后面的需求是享受快乐时光的权力, 但是这个要求不合理的,你可以决定改变她的要求去满足她的合理需求。比如,陪她去户外玩耍让她充分的消耗她的能量;比如给她高质量的陪伴,让她的内心满满的爱填满“父母愿意陪我玩,愿意看我,愿意听我,我觉得自己很棒。”(5)立场错误。大部分中国家长都是让孩子做有罪辩护,而不是无罪辩护。看到孩子玩手机,首先想到的是“我都给你讲过道理了,立过规则了;你明知故犯,说明这个孩子是一个不懂道理的人, 这个孩子不是一个会自觉遵守规则的人。”在这个前提下,你就站在和孩子对立面。如果你换个角度,想起自己也有戒不掉抽烟,也有忍不住刷抖音玩游戏的时候,你就会同理共情孩子忍不住电子产品带来愉快体验的引诱;你就会认识到,在这个你需要和孩子一面对的问题。和孩子站在一起处理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指责孩子。还有一个立场是,你认定孩子肯定是能拥有能力处理这些诱惑,能够忍耐,能够自我克制的;只不过她需要一些时间,需要一个过程,还需要你的协助; 还是你从来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你是不是本身就不相信你的孩子,或者你根本就不希望她逐步建立自己的能力(看着孩子慢慢拥有自己能力的过程就是一个慢慢看着她背影远去的过程)?
第二步:孩子的需求了然于心。孩子的需求比马斯洛模型简单多了。一个是原始需求,饿了, 困了,冷了等; 一个是情感需求,看我,听我,尊重我,相信我。孩子开心自主玩耍的时候,大概是我们最喜欢看到的时候; 但是孩子哭闹,孩子不听话,闹脾气的时候确是最宝贵的,可以深入了解孩子的时刻(虽然我们第一反应都是烦心,恼火,焦虑,焦躁)。这个就像哄睡里面谈到的,在孩子内心一寸一寸,一厘米一厘米,一毫米一毫米夯实地基的时候;孩子每次“调皮”就是你发现了一块砖石,可以放在这个地基里面的时候,好好珍惜吧!
第三步:解读孩子的调皮密码。排除孩子不知道某些行为的后果,或者忘记的可能,如果能确定孩子是明知故犯,基本背后的动机可以简化为SAAR。S,Strength。他需要这个过程确定自己的能力去挑战界限。比如学会走路的孩子已经不满足你给她划定的活动范围,她想跟着你去厨房看看。正确示范是,你需要尊重她探索自己疆土的需求(这是和一个她建立自信心,自尊心的过程);但是你需要坚持告诉她厨房是她这个年纪还不能去的地方,长大了才可以去。A,attention。求关注,求点赞,求关注,刷存在感。正确示范是,放在你手上的东西,高质量陪伴,有的时候半个小时就可以喂饱她内心的渴望。 A,avoid。 逃避责任,躲避后果,偷懒。正确示范是,告诉她我理解你不喜欢做这个事情(想想自己为了偷懒找出的借口,想想人类因为偷懒发明了多少东西,你就能心悦诚服的理解,偷懒是本能),但是我们需要这么多。给孩子机会从被动到主动承担责任,并且享受辛苦奋斗,勤奋后换来的成就感。R,revenge。报复,愤怒。这种情况需要家长深深呼吸几口气,运用内功处理的时候了。
第四步:修炼内功。深刻检讨,剖析剥离我们的观念里面的不良因素。 (1)非黑即白,你输我赢的二元判定。这是我们中国的家长经常容易犯的过错,因为我们从小都被教育在一个竞争的环境里。随时打开自己的雷达,察觉自己是否有想赢的心态。(2)克服家长天生的优越感。孩子不事带着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目的来到这个世界的。这是两个生命不同阶段的相遇,痛并快乐着,带着敬畏之心,好好享受珍惜这场与众不同的相遇吧,因为迟早孩子就像熟透的果子,离开那颗果树,开始自己人生。(3)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有一条先要理解别人,然后寻求他人的理解;最后达到一个双赢的模式。没有期待,没有预设,空杯的状态,怀着敬畏之心,好奇之心去关注孩子, 去关注孩子,去了解孩子。(4)你和他互动的每个阶段一定要非常有意识的知道,你是她的模范,她是你的镜子。这是一个和孩子一起不断提升自己沟通技巧,管理技巧,影响技巧过程,孩子这个陪练呀,不会像成人世界一样口是心非;而是像一面镜子一样给你最及时,最真实的反馈(如果你解码正确的话)。有句话叫做,言传身教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而是唯一方式。无论你无论多么抵触,这是你唯一可以收获一个健康,聪明,优秀孩子的办法,就是把你自己变得更优秀。
第三部分:例子加技巧。
第一,提前说, 给孩子时间去消化情绪,去接受事实,给出缓冲时间。比如,提前一个月给孩子说,从下个月开始,我们就只能周末玩1个小时电子产品;这样一个月后,我就只能一个月玩一个小时电子产品了。
第二,温柔的坚持。你要相信上千年进化来的人类作为最具灵性的动物,大部分尚未开发的大脑还有很多你不知道的潜能。带着敬畏心去相信孩子是不能被骗,被忽悠的,她是有感觉,有察觉的。那么你就能理解,当你气急败坏的说一个事情,或者尝试用糖果引诱她某些行为的时候, 她一定知道你背后的心虚和底气不足。但是如果你笃定的坚持一个事情,就像太阳升起,太阳落下一样正常,没有啥好说的态度去坚持一件事情的时候,孩子是能够感受到你的确定和确信。
第三,无错环境。克制,忍耐都是需要消耗意志力的。你需要做的不是给孩子一个难题 考她,而是和她一起面对难题,解决她。家里没有电视,大人也很少使用电子产品,孩子随手可以拿到的绘本和玩具, 都可以帮助她解决问题。
第四,避免责备和表扬。克制住你的优越感,你的输赢心,你不是法官,不是评委,不是警察。孩子通过自己努力达成目标的成就感,通过自我克制形成的自信心都会伴随她一辈子,就像她粗壮结实的双腿可以带她去世界的任何地方,而不是你的评价,他人的评价像拐杖一样支持着她。
第五,就事论事的汇报你看到的。你肯定有某个时候,特别像鼓励她重复某种行为,这个时候,你微笑着,带着骄傲满足的语气汇报你看到的就够了“妈妈看到你很想看动画片,但是你忍住了,对不对?”
第六,表达你的感受。为了克制住给孩子建议,威胁,评价……的冲动,我的建议是不要说用“你”开头的话。比如,孩子爬上很高的桌子,想要跳下来。“我猜你最近在挑战跳高哇?我看你昨天都可以从那个矮凳子上跳下来了。但是我担心这个桌子对你来说太高了。” “我们放一个软垫子,你再跳下来吧?” 或者“我建议你现在还是不要跳,以后长大点再试。”
第七,如果安全相关,立即采取行动,无须和她商量。如果你觉得那个高度不允许她尝试,无论她怎么哭闹,你都需要把她立马抱下来。剩下就是温柔坚持了。
第八,给失败的机会。如果你觉得她摔下会很痛,但是不会有严重后果,那么就是她可以尝试,并且从这个失败中汲取教训最好时刻。孩子在各种尝试中,一定需要挫折,来知道自己的能力界限,发展出自我总结,自我反省,调整策略的能力。以比较小的代价,在你的眼皮底下,难道不是最好的时刻吗?
最后,组合拳。先接纳自己情绪,给自己一些时间冷静消化焦虑,烦躁,不耐烦。再问孩子的需求是什么?抱着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的心态,制定自己的策略。如果孩子需求不正当(比如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或者要求不正当(吃垃圾食品),都是你需要温柔坚持的时候。这不是和孩子斗智斗勇的时候,而是把握机会正当示范如何说不,如何一起解决问题的时候,如果坚持正确事情的过程。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带领孩子走向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