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公益讲座」从“无”到“有”看人生

「公益讲座」从“无”到“有”看人生

作者: 木木家阿苏 | 来源:发表于2017-05-02 01:09 被阅读134次
「公益讲座」从“无”到“有”看人生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不一样,所接触到的人群、学到的东西也不一样,所以就产生了人生百态。于是便有了各种各样的念头、想法,有了千差万别的价值观。人活在世上都在做两件事,一是追求幸福快乐,二是逃避痛苦。但幸福快乐的标准是什么,应该怎样去追求幸福快乐,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钱财多了就是幸福,有人认为配偶能理解自己就是幸福,而有人认为事业成功、受人尊重就是幸福……到底什么是幸福,怎么样才能过得幸福?

面对人生百态,我们很难给幸福设定一个标准,去进行区分和评价。但大部分人都会习惯性地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社会上充斥着“我认为”、“我以为”、“我想”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口头禅,这样的价值观对我们的人生影响很大,这也造成了现在的人“无知”、“无耻”、“无聊”、“无恭敬心”的生活现状。

一、无知

生活在当下社会的人们,对于自己为什么会生病,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原因,但是“生病了”已经成为事实,至于生病是由自己哪些行为引起的,很多人也不知道。为什么夫妻关系不和谐、事业不顺利,也不知道,这便是“无知”,是对自我认知、对社会规律、对古圣先贤智慧的无知。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无知,他们强调自己只相信科学,说儒释道思想不科学,都是迷信。但如果问他们“什么是科学”,他们也讲不清楚。科学说抽烟有害健康,但是他们视而不见,照抽不误;儒释道提倡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调理性情,可他们说那是迷信,这种现象很滑稽,这是无知。

无知会衍生傲慢、虚伪、自以为是等不良情绪。不管什么职业、不管哪个年龄层次的人,都存在这种情况。即便是捡垃圾的人,他们也会傲慢,看到一辆漂亮的轿车从身边开过,他们会骂“有什么了不起的”。现在有些年纪很小的孩子脾气不好,遇到事情暴跳如雷,用小手小脚捶打父母,他们的父母被孩子捶打后居然觉得孩子很聪明可爱,还在那里笑,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正把孩子往错误的方向培养,也许有一天孩子成了杀手他还不知道。很多人正这样不断地无知下去,身体越来越差,家庭越来越不和谐,自己却还不知道原因。

二、无耻

如果不去改变自己,不断地无知下去,无知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无耻”,失去了道德底线。无知有时候还可以原谅,因为你不知道,或者是因为你没有善缘,别人劝你,你不愿意改变,但无耻就不可原谅了,无耻的人失去了道德底线,容易犯下天大的罪业。很多人从一开始的无知,最后演变成无耻。比如有些人认为少养父母一天就可以省一点钱,这是无知,继续发展下去,变成不赡养父母,让老人在忧郁中过世,这是无耻,失去了道德底线。古圣先贤提倡“孝顺”,人要“孝”了才能“顺”,孝顺父母是人的本分,不孝的人做什么都不顺。当然,知道自己错了,能去改过也是好的。孔子说知耻而后勇,知道了自己的错误,然后去改变的人是勇敢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三、无聊

现在不少人常常会觉得生活很无聊,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支撑,有很多事情应该去做却没有做,很多人甚至五年、十年连一本书都不看。社会到处都是“低头族”,聚餐的时候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在玩手机,地铁上也很多人在玩手机,这种现象我们已经见怪不怪。这从某种程度折射出部分人的“无聊”——没有志向,没有想法,心不清净,人很烦躁。我们应该找到自己正能量的心,该去陪父母说话的就去陪父母,该去学习东西的就去学习,把时间用来教育孩子或者看一本好书,这样有助于活出一个好状态,不至于无聊。

四、无恭敬心

没有恭敬心也是现代人的常态。有些人涂着口红、穿着袒胸露背的衣服,带着果品去寺院祈祷,或者带着鸡鸭鱼肉、拿着鞭炮去供奉古圣先贤的地方祈福,完全不懂得这些地方是清净之所,而且诸佛菩萨是不吃肉的。去这些地方,最起码衣服要得体,坦胸露背的装扮是大不敬,这是没有恭敬心。一分诚心得一分利,十分诚心得十分利,没有诚心就没有利,我们对万事万物要有最起码的恭敬心。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对先贤没有恭敬心,对身边的人没有恭敬心,别人也不会恭敬你。

五、从“无”到“有”

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才能过得幸福,怎样避免让自己走向“无知、无耻、无聊、无恭敬心”?让人生从“无”到“有”的方法古圣先贤已经告诉我们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向儒释道的古圣先贤、向每个行业的古圣先贤看齐。比如学医的人,要向张仲景、华佗、扁鹊、孙思邈这些大医看齐,他们都获得了生活的智慧,会告诉我们怎样去避难趋祥。每一个行业都有本行业的通达者,我们向通达者学习,自己也会通达,会获得智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追求幸福和快乐。

古人讲“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我们要不断学习,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知行合一,不断自我提升。佛家有句话说,“从明入明,从暗入暗”,人如果愿意往明白的方向去走,就越活明白,如果一意孤行往黑暗的方向去走,就越活越黑暗。因此我们要打开胸怀,让古圣先贤的智慧洗刷我们的心灵,避免成为无知、无耻、无聊、无恭敬心的人。每个人的一生要走什么样的路,该怎样走,走多远,走多宽,都是由自己决定的。希望大家不断改自我改变和修炼,真正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从“无”到“有”,活出不一样的自己。

「公益讲座」从“无”到“有”看人生

本文根据贞吉健康教育基金会下属公益栏目“贞吉有话说”主讲人刘医生的课堂录音整理,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编写,因本人水平有限,不免会有缺失遗漏之处,请大家谅解并指正。感恩大家的阅读,愿大家幸福快乐。

相关文章

  • 「公益讲座」从“无”到“有”看人生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不一样,所接触到的人群、学到的东西也不一样,所以就产生了人生百态。于是便有了各种各样的念...

  • 从“有”到“无”

    很多人提倡读经典,本人不才,从小到大不会背多少唐诗宋词,究其原因,一是当初读了宋词之后,觉得大都是情感表达...

  • 从“无”到“有”

    生物的分类:植物、动物、微生物。无论哪一类都离不开生殖,生物老师就经常说起,我们的生殖是有性生殖,而微生物是无性生...

  • 一带一路,广州番禺新华书店,将有一个与残疾朋友共创事业和发展的讲

    “文学公益讲座,文学公益讲座、文学公益讲座!”重要的事情要讲三遍! “番禺新华书店”和番禺日报下属“番禺教育新闻”...

  • 国学智慧,五福人生------邀请您来

    红孩儿国学公益讲座,广邀您出席,一起探讨中国传统文化。 红孩儿国学公益讲座 主题:国学智慧,五福人生 时间:七月十...

  • 公益≠免费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公益”二字出现在公众视线里的频率越来越高了。各种“公益讲座”、“公益演出”、“公益培训...

  • 公益讲座

    2019.6.12 星期三 雨 最近建了一个群,开始讲小儿推拿课了!讲的好不好没关系,关键是想了两年的事现在...

  • 公益讲座

    3月16日上午10点,上海历史博物馆胡江馆长,在福建博物院学术报告厅主讲了《从卢浮宫的蒙娜丽莎到认知美学—...

  • 产后焦虑解析

    今天,听了“点亮妈妈 暖”公益讲座。 从“妈妈帮”的大数据,了解到80%以上的产后妈妈存在情绪低落,表现为“烦”“...

  • 「公益讲座」从“心”认识自己

    《太上感应篇》中有云“福祸无门,惟人自召”,福和祸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自己的“业”感召来的,这与佛家讲的“一切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公益讲座」从“无”到“有”看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rf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