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了一个多星期,终于收到了编辑的稿件录用回复,并给了我修改意见。 七夕,又收到一封邮件,提示我填写一些信息,方便领取稿费。
这是我第二次在公众号上发表文章,相比从前投稿的杳无音信,这次的收获,让我感到惊喜。
惊喜之余,我又想到老师说的话,要多写,多投稿,多参加比赛,大量的阅读,才能写得更好,进步更快。
从前只是听过就算了,现在仔细想想,确实如此。
量变引起质变,量的积累,才会带来质的飞跃。写了二十多万字后,我才能慢慢发现自己的问题。
随着写作数量的增加,我对自己的写作,也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写作唯一的捷径,就是不停地写。
走下去,就能发现问题。然后由浅入深,一步步解决问题。慢慢就能探索出自己擅长的领域和偏好,找到这个领域里好的作家和作品,不断学习,打磨自己的作品,就会写得越来越好。
一个酷爱写作的朋友曾问我有没有认识的职业编辑,我当时不解,直到我投稿被录用。编辑给我的意见, 往往具体直接且直击要害。
我投稿一篇故事文,编辑给我回复的意见是,建议场景化细节化一些,并给我安排了具体的写作顺序。被录用刊发以后,我又收到一封邮件。
编辑在邮件里说明对我的文章有所改动,以及,为什么这样改动。我若有所思。
对比原文和编辑修改后的文章,其实不过只有两处小小的改动,这两处小小的改动,却让整篇文章润色不少。无论是文章的感染力,还是可读性,都大大增强。
通过研究编辑修改后的作品,和自己原来的作品进行对比,往往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更幸运的是,因为有编辑的指导,既能发现作品的问题,又能解决问题。从而使作品迈上一个新台阶。
这实在是一件幸事。
因此,作品完成之后,可试试投稿。编辑给出的意见和建议,往往能使自己在写作之路上少走很多弯路。
行万里路,不如高人指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苹果,真的可以省很多力气,看得更远。
投稿之余,试试参加各种写作比赛,对作者来说,也是一件很有益的事情。
每场写作比赛,主办方都有明确的主题,还有具体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通过写作比赛,你知道市场的需求是什么,在哪里。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作者可以追求文章的品格,却不可只有阳春白雪。
离读者太远的作品,很难打动读者。大型征文活动比赛选定的主题,往往贴近生活,接地气。
文章首先是要能让人读下去,才能去谈别的。因此,贴近读者,贴近现实,应当是作者对作品最基础最永恒的要求。
对作者,特别是年轻作者来说,阅历和经验都很有限,找到一个既接地气又能符合自己当下认知水平的选题,并不容易。
写作比赛,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每一场比赛,都有一定的受众群体。对作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如果有幸获奖,还有机会认识行业里的前辈,进入作者的圈子。如果不幸落选,也积累了一些写作的经验。
怎么看,都是一件有益无害的事情。需要注意的是,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参加写作比赛,应有所取舍。一个月参加一场就更了,不然,一次性报名太多,时间和精力都顾不上,反而事倍功半。
读写读写,写作离不开阅读,讲完了多写之后,就要说多读了。
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作家,都离不开大量的阅读。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陷入过不知道读什么的怪圈。
读经典作品大概是我听到的最多的建议。事实上,经典作品固然好,但当自己的阅历和认知水平达不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根本看不到经典的好。
这个时候,硬逼自己去读经典, 实在味同嚼蜡,既折磨自己,又浪费时间。
去书店或者图书馆,随意拿起一本书,能读下去哪本就读哪本。不用怀疑,不管读什么书,都是有用的。
关于读书,只两点建议。一是不必拘泥于读什么这个问题,心理学、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等,只要能读下去的书,皆可以去读读。二是阅读同写作一样,是一件需要坚持的事情。每日阅读半小时,胜过一次读几小时却很长时间读一次。每天读书,才能培养对文字的敏感度。日积月累,就能把在写作里受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融入到作品里,给作品注入新的生命,让作品再上一个高度。
多读多写,多投稿,多尝试参加各种写作比赛,多阅读,是提高写作水平最直接最容易的途径。
写作之路,任重而道远,希望大家掌握以上四个小方法,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