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卫斯理
你敢相信吗,各领域的杰出人物并不一定就是天生智商高,而是靠大量练习来成就的。
在很长的20世纪内,马拉松比赛的世界纪录一直被约翰尼·海耶斯保持,成就是2小时55分18秒。
当时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比赛。
人们认为这已经到了人类的极限,没有人能够打破这一成绩。
直到一个世纪后,马拉松的世界纪录被刷新为2小时2分57秒,比海耶斯的世界纪录快了近30%。
而现在如果你想参加波士顿马拉松,成绩不低于3小时5分。
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说1908年海耶斯的世界纪录到今天才是马拉松的入场资格而已。
难道这一个世纪以来人们的长跑基因变了吗?
其实并没有。
那人们是如何开发这些超能力的呢?
其实并没有什么秘密,就是练习、大量刻意练习。
01
—
刻意练习的4个特点
很多出租车司机开了一辈子的车了,也没有成为一个专业的赛车手。
司机只是每天在重复地做某件事情,而并没有进行刻意练习,这样重复练习是无法提高水平的。
刻意练习有4个特点:
具有明确目标
保持足够专注
拥有反馈机制
走出舒适区
02
—
具有明确目标
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做某件事重复的次数不够,很可能是我们没有明确的目标。
有目标地练习,可以让我们能更快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标。
比如,我们想要在长跑上取得一定的成绩。
那我们可以制定一个目标:每次都比上次快一点。
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在不断和自己竞争。
比如上一次跑1000米是5分钟,那下一次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是4分59秒。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你需要去不断练习:
起步时如何起步;
跑步过程中如何调整节奏;
最后冲刺该如何冲刺。
有了具体明确的目标后,就能引导你进行分步骤练习。
有目标的练习,可以积少成多,让我们最终达成长远目标。
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将我们的目标具象化,并转化为达成目标的动作,这样一来,我们就能达到切合实际的进步。
03
—
保持足够专注
想要取得进步,我们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任务上。
我们都有过在公交地铁上看电子书的经历吧。
现在回想下,你还记得你在地铁上看书的知识内容吗?
我反正是记不得,在家原本半小时能看完的书,在地铁上一小时也看不完,而且还总是分心。
但如果当我在家里,当我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我的效率特别高,我能够很轻松的进行阅读和写作。
因为在这样的环境里,我能够保持专注。
在专注的状态下进行练习,能够让我们更快地取得进步。
04
—
拥有反馈机制
不管你在做什么事,知道自己做的好不好,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很关键。
我见过很多人在写自己的公众号,想通过做公众号的形式来打造个人IP,但一直没打造成功,原因就是他一直闷头在做,而没有人给他反馈,没有人指出他的错误。
这样一来,他自己其实就很难知道自己哪里出了错。
在学生时代,我们学完一个知识点之后,会有一场考试,而考试就是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一种反馈,通过考试我们就能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些知识上还存在缺陷。
工作以后,我们对于某个能力的掌握可能就是通过实践、汇报来给自己反馈。
通过实践和汇报,我们对于工作技能就可以有个查漏补缺,就是辨别出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再进行提升。
如果没有反馈,我们就可能对自己认知不足,不知道哪些方面还需要进行提高,或者不知道自己离目标还有多远。
反馈机制可以是别人给自己的反馈,也可以是自己对自己的提问。
不管做的是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判断我们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这样才能清晰自己的努力方向。
05
—
走出舒适区
不管是练习什么内容,如果自己不走出舒适区,那便永远无法成长。
走出舒适区意味着什么?
我的理解是,走出舒适区,正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挑战自己的薄弱环节,挑战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
如果我们一直在做的是已经感觉很容易的事情,那我们很难在这件事上有所成长。
一个业余的钢琴爱好者即使弹了几十年的琴,也没法跟专业的钢琴手去比较。
因为业余的钢琴爱好者一直以相同的方式弹奏那些相同的曲子,看起来是积累的好多个小时的练习,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表现的比一开始好多少。
如果一个业余的钢琴手开始刻意练习弹奏方式、开始刻意练习自己弹的卡顿的地方,那他就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那他的成长就会很快。
我们很多人在对待工作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很多人工作十年后,并没有发现他的工作能力强很多,相反他们一直在机械性重复的做着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并不能带来能力上的提升。
如果我们想要在职场中获得成长,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进行刻意练习非常关键。
只有走出舒适区,刻意练习,才不会让自己停滞不前,从而让自己拥有更精彩的职场生活。
作者:卫斯理,一个向往诗和远方的80后,10多年职场经验,专注于研究职场效率提升,希望带你一起提升效率。公号:卫斯理说
看完记得关注@卫斯理说
及时收看更多好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