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最喜欢谈风口、趋势?一般有两种人,一是像马云那样的大佬级人物,二是不干实事的人,当大家都在谈论风口的时候,这片风口差不多是红海了。没错,现在的互联网圈发展就是这么快。
最近在朋友圈看到一条转发,标题是《李笑来:未来十到十五年,文字工作者或将代替程序员支撑起中国房价》,稍带夸张的标题文档,我好奇点进去看看。
李笑来是什么人?他是新东方讲师,后来成为中国比特币第一人,转型成为畅销书作家,天使投资人,著有《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把时间当朋友》等,专栏作家。他预言在2017年,在程序员之后,非格式化语言工作的文字内容创作者的春天到了,并不新鲜的内容付费正在造就新的历史机遇。
what?!是不是看到有人写一些公众号、写了点书,赚到不少,就以为这些所谓的知识能支撑房价?要是这笔杆子能支撑实业的房价,那房地产商都吃西北风去了。
为什么大家如此看好内容创业?复盘2016年,喜马拉雅在去年12月3日举办首届“123知识狂欢节”,经过24小时的知识大狂欢,共消费破5000万元,完美收官。无独有偶,天猫首次在2009年举办的双11购物狂欢节,也是达到这个数字。而到了2016年,双11的数据疯狂上涨2000多倍,达到1207亿。难怪大家对知识消费寄予厚望!
不过,你有没有发现,很多用户都是第一次购买知识,就像第一次看直播那样,非常新鲜,而且不装逼不舒服的社会人士、都市年轻男女,以为订购了这些知识,知识就自动装进你的大脑,这个以读书和运动健身为最佳装逼方法的时代,办了健身卡,没坚持下去低价转让;订阅了付费知识,打开听了一遍,这个app就被放在某个以颜色命名的文件夹中,悄无声色地藏在你的手机里。因此,有自媒体人就担心,2016年上了当,2017年,知识付费有多少粉丝会复购。
根据fellowPlus的数据显示,2016年,文化娱乐、媒体等内容创业领域,新成立公司一共有269条数据,而在2016年获得融资的文化娱乐、媒体公司一共有434条数据,融资事件占整个2016年融资事件的10%。娱乐为王,以文字基础的工作,除了知识型,其实大部分都是泛娱乐文化产业。
而敲代码的呢?我们来看看github给出的2016年的review,这个全球最大的“同性交友网站”,目前已经有超过520万用户和超过30万的组织,过去的12个月,新的pull request有81万,有280万人创造了他自己的第一个仓库。
其实程序员在业内各种加班,与市场商务运营产品相比较而言,绝对可以称得上互联网圈的劳模,如果说写文字的人能支撑房价,那么敲代码的人能造载人飞船了。每到年初的时候,大佬斗喜欢对未来一年阐述自己的见解和预言,不过,打基础的还得靠基层人员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