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4. 星期二 天气晴
今天咱们来说说《谈修养》。
我个人认为《谈修养》比起《谈美》要好理解的多,而比起《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内容却要丰富很多。
《谈修养》是朱老先生阐发人生修养途径的著作,书中着眼于其关于人生诸般极精微又极精明的见解。作者以其心理学的专长和思想文化的观察,把握个人心性与社群民族之间的互动,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一一阐述了种种心性的困惑和社会的蔽障,引导读者思考和感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少走弯路,不断趋向康庄与丰盈。
自己阅读这本书的速度很快,当然是相对于朱老先生的前两本书而言,或许是已经大致了解了朱老先生行文遣词的习惯,或许是从朱老先生的字里行间中洞悉了相关联的知识,或许是领略了朱老先生读书的方法......不管怎样,能够提高阅读的速度也算是自己的一个小小收获吧。
这本书内容丰盈,关乎做人做事的相关准则,老先生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特长,旁征博引,顺应了人性发展的很多心理学的规律,站在民族、国家、社会的高度,语重心长地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为成长中的我们指明了方向。
这本书的发行比起《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整整晚了十年,也就是作者已经结束了旅欧学习回到了国内的时间。而且这本书的序由他自己拟写。
除却自序,这本书共有22篇文章。作者在这些文章中毫不避讳地谈到了,自己的个性就是这些文章的中心,自己的个性大体上喜欢冷静、沉着、稳重、刚毅,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尊崇理性和意志,但也不菲薄情感和想象。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大体可以了解朱老先生其人——平和、淡定、从容、大度。这是我在文本中对老先生的理解和认识。
读罢这本书更让我感慨的是,老先生写这些文章时的境况。作为一名老师,每天白日里有着繁忙的教学任务,晚上精疲力竭地回到家里还要和家人谈笑一阵,当家人都睡去之后,他才开始写作,按照老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这些文章是在深夜里听着妻女打呼鼾写成的。而且老先生本身体质素弱.....”朴素的话语中,却折射着老先生坚定的意志。
关于意志的问题,老先生在《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这篇文章里有全面而深刻的阐述。老先生说“抵抗力”是物理学上的一个术语,在我看来权当成“阻力”来理解了。一个物体在运动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的阻力大于自身的运动的力量,那么运动速度势必将越来越慢,最终物体会停滞不前;反之,如果阻力小的话那么物体运动的速度会稍稍快一点。这是我们大家都能理解的常识性问题。
但是,我们人和物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的动力是主动的,而物体的动力是被动的。当人主动的动力发挥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意志力发挥出来的时候,面对的阻力越大,意志力也就会越大。当然这是一般情况,可是人除了意志力还有惰性,在很多时候,惰性会减削意志力的力量。文章中,老先生例举了人们早上起床的例子,想必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清晨,暖和的被窝里,你不愿起来,这个时候,其实就是你在朝着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而且你还会为自己的选择找很多的借口——时间还早、外面还冷等等。如果你一跃而起,那么你正在朝着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起床固然是小事,可是能够朝着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却是你坚定的意志力的体现。生而为人,我们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那么每当这种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思忖一下:你是选择抵抗力最低的路呢,还是选择抵抗力最强的路呢?正是有了意志力的差别,我们看到了同一件事情交由不同人去做时,结果千差万别。这对于我很有启发,无论是对于自己今后做事,还是教育孩子都需要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在《论语》长沮桀溺章里,有这样的记载:长沮桀溺二人隐居乡下耕田,孔子叫子路去问路,他们听说是孔子,就告诉子路“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一以易之!”意思是说,于今世道到处都是一般的糟糕,谁去理会它,改革它呢?孔子听了叹口气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意思是说,我们既然是人就应该做人应该做的事;如果是到不糟糕,我自然就不用费气力去改革它。
在这段对话里,我们清晰地看到了长沮桀溺看天下无道,就退隐躬耕,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孔子看天下无道,就牺牲一切要拼命去改革它,是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当然,二者的意志力显而易见,二者的成就也就更是显而易见了。人的生命历程本就是一种奋斗,不能奋斗,就失去哦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俗语说的好“有志者事竟成”嘛!
故而,一个人的意志力也就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力,对于一个人是这样,那么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又何尝不是这样?无论是新文化时代的繁杂,还是当下的繁荣,我们都应该有自信、有坚定的意志力。
在自序里老先生还很诗意地说到:“这本小册子,我知道,像一朵浮云,片时出现,片时消失。但是我希望他在这片时间能借读者的晶莹的心灵,如同浮云借晶莹的潭水一般,呈现一片灿烂的光影。精神不灭,这影响尽管微细,也可以蔓延无穷。”
其实,老先生这样说,在他的生活里是这样做的,在他文章里也是这样阐述一个个的道理的。至少,阅读了老先生的文字,在我心里留下了简朴清新的一笔。
在这本书里老先生谈到了青年立志的问题,一定要脚踏实地,高瞻远瞩,切不能只有念头而无行动,更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要想立大志,做大事,须得从当下的能够把握住的事情做起。
在书里老先生还谈及了当代青年的心理病态,从心理病态产生的原因、病态呈现的态势、病态心理造成的严重后果,乃至青年该怎样应对这种病态,从因到果,逻辑顺序清晰明了,在这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老先生明确提出了一个人的心理状况会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多个方面的影响,这不就是今天我们时时提及地一个孩子的教育需要“三力合一”的教育理念吗?
在书里老先生还谈群处、谈恻隐、谈羞恶、谈冷静,乃至谈学问、谈读书、谈英雄崇拜、谈交友、谈休息、谈体育、谈消遣,甚至是谈性爱的问题和恋爱结婚的问题。尽管时代不同了,但是每一篇文章中的思想精华,在今天的生活中依旧日久弥新。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那篇《谈读书》了。
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里,开篇就是《谈读书》,而在《谈修养》里同样也见到了《谈读书》,我颇为疑惑,特意将两篇文本放在了一起作对比,结果发现两篇文章截然不同,我认为第一篇是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去读书,是读书方法论;而十年后的这一篇主要是告诉我们应该读什么书,是读书内容论。
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的《谈读书》中我明了了:一本有价值、值得阅读的书籍,至少读两遍,一边略读知大意,二遍细读,做批判;而《谈修养》里的《谈读书》让我知道的更多了。我不但知道了读书要精,要有选择,还要有方向,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当你选定了一定的方向的时候,还要给阅读的书籍分类,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通识性的,一类为专业性的。具体怎么操作呢?如果你是一名初读者,那么在阅读书籍的时候,最好以问题为导向,每读一边,只带一个问题,阅读多遍,也就深谙其意了,如果你是一名资深者,那么要以科目为导向,专而精地去汲取所需的知识......
故而,两篇同名的文章,但不同意,带给我的启迪也不同。但是,两篇文章都让我有收获,无论方法,还是内容。
《谈修养》阅读结束了,回顾思忖,我仍旧采用的是初读者的“以问题为导向的”阅读方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努力而读书”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