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7月4日,阿里的几位大牛从杭州飞来广州举办了一次移动技术峰会,最后的一个分享值得所有公司借鉴,它就是赵海平带来的Facebook文化分享。
交流的3种类型
- 同步交流
- 异步交流
- 通知
这里主要讨论了同步交流和异步交流。
同步交流
破坏性
工作成果在产出前都有一个处理阶段,为了进入这个需要深思的处理阶段,他需要把相关信息先放到脑袋里面,然后再启动运行。假设有个人正处在在这个阶段里,他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说:只要打扰你两分钟。他首先需要先释放出脑袋里面的内存,然后装入新的信息,在两分钟内给打电话来的一个回复。于是他又必须重新释放脑内存,再把原本的信息放到里面,继续启动运行,为了接上在接电话前的思维,他要不断回想。这绝对不是两分钟的耽误哦!
低效能
同步交流会延缓总体进度,交流需要等到最缓慢的那个人准备就绪方可开始。这样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就是我在这段等待时间是无可奈何无事可做的。
另外,同步交流要进行调频,任何一方如太累、事情积压过多而造成无法集中精力来表述或接收都会导致交流无效。
异步交流
特点
- 不打断参与人的生活
- 允许参与人花时间准备
- 允许参与人在最佳状态回复
- 参与人没有强迫感
- 没有等待的过程
- 讨论过程得到详细记录
Email是上世纪的产物,然而如今依然有很多公司在使用它来进行工作交流。他的优势是可以记录在案,但劣势也在此。Email并没有完善的归档机制,往往一个邮件中有多个问题,回复的邮件分支越来越多,不能形成系统,需要二次整理。
Phabricator
在Facebook,员工可以更新自己的状态至WFH(Work from Home),然后就在家工作。这件事情被Yahoo公司知道后,曾经效仿Facebook实行WFH,而后Yahoo的员工们大多直接在家睡大觉。
FB是怎么做到员工在家自发工作的呢?答案是——Phabricator。
Phabricator是Facebook的开源项目管理、代码审核工具,可以记录代码的改动、工作的轨迹。FB员工们形成了一种习惯,更新工作状态,通过Phabricator和其他人互动,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其他人的当前工作进度、历史的工作成果以及未来的安排。在10年前FB公司创立初期,曾发生过一次撕逼讨论,而所有员工都能随时查看这段历史的细节。
相信很多互联网公司都会用到JIRA,但它是要收费的,所以国内(你懂的)……依照赵海平的阐述,Phabricator应该可以做到JIRA做到的事情——wiki、代码跟进、任务跟进(也许可能做得更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