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让我感到”时间是笔宝贵的财富“也就才近几个月。自步入大学以来,一直到将近三十岁的年纪,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虽然其中很大一部分确是受危机意识的逼迫,但对我而言倒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打醒了那个一直以来浑浑噩噩、终日不思进取的我,并让我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
犹记得小时候的我渴望成为一名画家,但因为家庭条件有限不能选择绘画的道路,于是退而求其次,想要成为一名作家,毕竟不需要花钱专门报个绘画班。这当然与我的个性有关,因为无论画家还是作家,都需要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创作,对于不善社交的我来说再适合不过。于是在进入大学后,立马加入了文学社,也参加了一些创作比赛。虽然口口声声说我的爱好是文学创作,但实际上我对文学创作的的确确谈不上”热爱“,否则我也不会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玩乐上,而非阅读和写作。尤其是在进入社会后,阅读和写作的频率变得更少,终于在大约两年后,我彻底抛弃了它们,变成了一个只知道满足于低级娱乐的笨蛋。即便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也不愿花费太多时间深入学习,更别谈那些不能够为我带来直观收益的学科。
我就像《美丽新世界》里的那些蚁民一样,只为得到情感上的满足,而抗拒一切思考。
直到已然身处于二十八岁的末尾,我才逐渐意识到,原来自己竟然已经浪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在不少同龄人已经取得了不小成就的时候,我却仍旧只是一个职场小兵,奋扎工作的前一线。即便抛开职业不谈,也没有其他较为擅长的领域,能够让我得到些许安慰。事实上,类似这样的懊悔,在过去的无数个深夜里,不止一次在我脑海中产生过,但无一例外都在次日早晨醒来后被我抛掷脑后。就这样,反复循环,反复陷入精神内耗,却不曾真正付诸于实际行动去改变既有境况。
随着35岁职场危机和失业潮等关键词涌入我的视野,以及自身背负的长达三十年的房贷,我终于开始醒悟:再不行动,就真的来不及了。
一下子,有太多太多要做的事情涌入我的计划清单:专业技能、拓展阅读、写作、英语。这些事情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和训练,对于已接近三十岁年纪的我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挑战,尤其是还要经营一份情感关系,以至于可支配时间被大大压缩。因此,为计划清单编排优先级次序成为必要,例如以专业技能为主,其次是英语,再往后便是拓展阅读和写作。
虽说计划清单和时间存在较大的冲突,我却对现状并未感到过多压力,原因在于这些都是我主动乐意接受的,这会让我逐渐变成理想中的自己。还记得《自卑与超越》中的一句话:只要认清了目标,学习实现目标的能力和技巧就是极自然的事情。
或许我不会变得那么优秀,但至少将来的我,不必再为过去感到懊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