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录】
师:请孩子们看着第一题:“在括号里填合适的词语。请跟我一起读题。”
( )的天空
( )的草地
……
生:齐读“怎样的天空”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填的?
生:蓝蓝的天空
师:非常正确。“怎样的草地”呢?
生:青青的草地
师:怎样的…
(老师按照这样的模式一道题一道题对答案)
【课后反思】
这个片段是二年级的一节习题讲解课,当我们一行多人坐下来听课时,这个老师已经在开始上课了。因为是随堂调研课,上课老师事先不知情。
从上面的课堂实录可以看出,老师基本按照“先读题目,再抽学生回答,然后老师判断对错”这样的教学步骤讲完了所有的练习题。介于这样的课堂状态,我有以下几点思考建议:
一、思考布置练习、讲解练习的目
老师在布置练习题、讲解练习题之前,首先应该先想明白自己做这件事情的目的。通常,要么出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要么想渗透给学生审题答题的方法,要么训练学生的思维,或者培养学生的书写与表达能力。
就拿上面片段实录中的这道习题为例,老师不能仅仅只是为了对答案,以题解题。比如在解决“( )的天空 ”这个短语天空时,老师可以让小朋友说出所填的词语,再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填,老师进而引导小朋友用恰当的词语描写事物的相应特点。同时多抽几个学生说说自己填写的词语,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最后讲完了这道题的所有填空,再以“( )的( )”这种题型进行拓展,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事物特征,这样不仅增加了积累,还有助于孩子们留意观察生活,从而热爱生活。毕竟是二年级的小朋友,重点以积累词汇和练习表达为主,还可以用这道题里所填写的短语说几句话。
类似这样填写合适的词语的题目,出题人意图重在训练孩子们用词准确,从而把句子写通顺,相当于为孩子们的写话练习打基础、做铺垫。所以,对于这样的练习题,老师切忌蜻蜓点水,勿停留在填对即可的浅表层面。
二、老师的应变能力
我们这节课突然到访,身为没有提前准备的老师,应该想到及时调节授课的内容和方式。作为一线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每天都觉得时间不够用。面对孩子们做的练习题,老师们会想到先评讲再批改,这样能够为批改作业节约一点时间。如果出于这样的目的,就会呈现出将评讲课上成对答案的课。
如果刚好遇上有人推门听课,是不是应该潜意识稍作思考,调整一下自己的授课方式呢?如果换成我,我一定先请孩子们把所有的练习题进行排序,分辨出哪些习题需要重点提醒,哪些习题只需一句话带过。然后毫不吝啬地用这一节课来专注于评讲其中一道最具典型的习题,引导孩子们掌握此类题的方法。这样课堂教学目标就非常清晰了,重难点也突出了。
但是,我们看到的这位老师的课,始终保持“对答案”的状态,不到20分钟就对完了一套习题的答案,剩下的时间就让小朋友自由完成其它练习题。既没有审题的指导、也没有方法的指导,更是忽略了课堂组织教学,一句“做完第一题的小朋友就做第二题”就了事。不难想象,作为二年级的小朋友,听老师这样的提醒,一心想着快快做完这一题好做下一题,小朋友内心慌张不言而喻。当然,在这样的状态下,工整规范的书写和正确的书写坐姿肯定也会受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