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52:不离常道

《道德经》52:不离常道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3-04-24 21:59 被阅读0次

    《道德经》52:不离常道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天下万物无不发端于道,道可以说是天下万物的根本。不失道之根本,则可以根据道来认识天地万物。认识了天地万物之后,由天地万物推究到道之根本才算真知。唯有如此才能不离于道终身远离危险境地。堵塞欲念的通道,关闭感觉的门户,一生自然无事远离碌碌。放任欲念任其泛滥,为求满足奔忙于各种事务,终其一生难以获得片刻安宁——不免陷入危殆。能觉察出细微变化的可以叫作“明”,能克己忍耐持守柔弱的叫作“强”。特殊情况下可以暂时借用一下他人的智慧之光,但终归还是要回归到内在之“明”——对细微变化的觉察,不让自身陷入危殆,这是循道而行者对常道的践行。

    湖南衡山半山亭有一副楹联:“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余登绝顶莫辞劳。”可见,这世上嘴上说着“知道”却不能坚持行道到底者大有人在,会心于道,却因为行道太过辛劳而断然放弃者比比皆是。今人讲“成功路上从来都不会拥挤,因为真正坚持到底者寥寥无几。”

    《道德经》所讲的“道”——“先天地而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也就是说,天地万物无不为“道”所生,“道”是宇宙的发端,是天地万物之母——天地万物的根本。

    人循道而行,认知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命名了天地万物,甚至也勉强命名了“道”。

    由此,便有了“为学日益”和“为道日损”的问题。认识天地万物需要“为学日益”,真正穷究天地万物的根源则需要“为道日损”。做到了“为道日损”,“为学日益”的功夫才算到家,才算真正获得了可以推究到根本的真知。

    今天,我们讲“真知灼见”,能称得上“真知灼见”的,无不是亮闪闪的智慧之光。人当然可以暂时借助他人的智慧之光跳出藩篱、脱离执迷,但最终还是要靠自身对细微变化的觉察来稳步前行。过分迷恋他人的智慧之光,必然丧失自身对细微变化的觉察能力,难免在具体的前行中陷入危殆。

    不离常道,其实就是一种修行。

    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告诫自己的学生——一定要有“沉潜十年”的勇气和决心。什么是“沉潜十年”,说到底就是老老实实对“常道”修习、践行十年。古人讲“十年磨一剑”,不如此,不足以产生真正对中国现代化进程起关键推动作用的人才。

    钱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告诫自己的学生?因为这是一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代,是一个满天飞的资讯让人很难笃定自己的心的时代。钱先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守得住内心的宁静,不为外在环境所影响。要从长远的发展着眼,不要被一时一地的东西诱惑。

    今天,资讯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包装掩盖了事物的真相。“用其光,复归其明”——暂时借用他人的智慧之光开阔一下思路是可以的,但终归还是要回归到内在之“明”上,用对细微变化的觉察来指引自己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眼中有明亮那方,心中有戒慎敬畏,脚下能安步当车。不离常道,定然有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52:不离常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ffp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