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到底有多可怕?
不知道其他的
只记得那些关键词:刷屏,口罩卖到脱销,多省戒严
截止1月22日10时30分,我国13省累计确诊病例440例
没有特效药,世卫了解甚少的情况下,还在人传人
时至今日,已有14名医护人员被感染
那么源头是哪?武汉野味!
武汉,是中部六省唯一的特大城市,有“九省通衢”之称。作为高校最多的城市之一,每逢寒暑假,有近百万在校生回家。
适逢春运,人头攒动,又给了病毒传播的机会
情况紧急,专家只能高呼:武汉的别出去,外面的别进来。
在此危难关头,一位83岁高龄老人,却毅然踏向武汉
当普通人唯恐沾染,他却迫切的接近这场疫情,他受命于危难,肩负着无数人的希望
他的故事,还要从17年前讲起
这片土地,曾经历了令人绝望的浩劫…
2003,谈“非”色变的一年
“超市哄抢,学校停课,公共场合测体温…”
路上人少车稀,整座城市被白口罩与消毒水的味道笼罩着,防护服成了那时城市的底色
短短六个月,内地确诊非典病例5327例,死亡349例
很难想象,一声咳嗽就能让周围的人警惕,害怕被隔离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个人都参与其中
对于当时的中国,缺医少药,面对如此棘手的情况,一时乱了阵脚
但与漫天谣言相比,这还不是最糟的
板蓝根首次作为神药出现,炒到天价
阴谋论终于出现,某些国外媒体更是放言:
四个月,中国将没有一个站立的人
诚然,这场疫情过于突然,毫无征兆
那我们中国人是怎么熬过来的?
靠自己,靠英雄,靠奇迹
其中,冲在第一线的,就是图中83岁高龄的老人
——钟南山院士
钟南山是谁?
他是抗击非典的大功臣,是第一批站出来,呼告全国重视奔走于各灾区的人
当时有些重症病人,人们避之不及,送餐送药都是隔着窗子送去
但钟南山院士没有退缩
他选择正面迎接这场“非典抗击战”
他的答案,即使放到现在,也是掷地有声——
”重症病人,你送到我这里来。”
他近距离接触病患,观察研究
2月18日,是广州非典疫情高发期,而患者唾液是重大传染源
在连续38小时的治疗后,这位英雄最终倒下了,发起了高烧
这在当时可是天大的事,感染非典是件大概率事件
好在治疗几天后,确诊为普通肺炎,他又重赴前线
两月后,4月中旬,他101名重症患者,已有87人出院痊愈
那一年,他67岁
转眼17年过去,武汉爆发新型肺炎
钟南山院士没有犹豫,即刻挂帅
“没有特殊情况,就不要去武汉了。”
他自己却逆行,踏上了前往武汉的路
这一年,他83岁。
虽千万人吾往矣!
如此高龄仍奔赴一线,真的让人敬佩,又让人心疼
三代从医,他谨记父亲的话:
“一个人要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点东西,才算没有白活。”
这才是中国脊梁!钟南山院士代表的是奋战在一线的所有英雄
国土无双,虽千万人吾往矣
一份协和医院主任医师的申请书火了朋友圈
志愿第二批也满了
不计报酬,不计生死
昨天看到一条评论:
生病了想起医生,起火了想起消防员
打仗了想起军人,治安乱了想起了警察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都是有人在背后为你负重前行
有些人对于国内的医疗条件总是不甚满意
认为:国外看病免费,医疗技术多么发达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巨额医疗费,使得没有医疗险的留学生不敢踏进医院半步
甚至晕倒前,喊出的也是:千万别叫救护车!
而你的祖国,有足够的底气给你撑腰:
凡是确诊,一律报销
在中国,不敢说医疗技术是最先进的
也不敢说说医疗费用是最低的
但我敢说,我们的医生是最放心的
自2003那场浩劫后,中国建立起大国重器,最高级别的病毒研究实验室P4实验室
疫情过后人人自危,而医护工作者没人退缩
这背后的勇气,你们知道吗?
在非典疫情中,死亡349人中,医护工作者占三分之一
一批一批倒下去,又一批一批填进来,他们从未后退
请给这些英雄多些尊重与感激!
20日下午,钟南山院士接受采访时表示:
“我本人很有信心,不会重蹈覆辙。”
打赢非典的中国,比任何国家都有战胜疫情的信心
这不是盲目的自大,而是来自骨子里的自信
1988特大洪灾,子弟兵用血肉守住家园。
2003非典,医护人员与死神争夺时间。
2008汶川大地震,是团结将四川托起
中国人在大事面前,从来不缺乏团结
所以这次,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我们的英雄们可以战胜疫情
这一切的一切,还是源于那两个字——信任
信任全国人民,能够团结起来,打好这场硬仗
信任我们的国家,可以度过这段疫情
有人说,这是2020最差的开端
我却有信心:
这场顺利,一定会成为2020更好的序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