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小静组织的写作营已经第三期,这是第三期最后一天,是写作复盘。复盘,股市专用词,但用在这里在恰当不过。
老以为是第二期,回头翻看了写作记录,确认了是第三期,不得不感叹时间快到呼吸之间就过去了。家里的那盆绿植在干枯掉三周后,在我的坚持每天浇水扒拉土的情况下,抽出了五六个嫩枝丫!本期写作主题:奇葩,一切你认为和奇葩有关的人事物。刚开始能较流畅写,后来越来越没话可写,于是逮住机会就采访身边人挖素材。除了写本身是一种收获,挖素材也有很多收获。
一,挖素材,脸皮越练越厚。确实憋不出来了,又不愿意百度直接糊弄组织,其实更不愿意糊弄自己。所以得想办法挖素材。于是先从身边朋友开始,但是发现或许和本期话题有关并不能打开了放开了说,于是转向不熟悉人,最大的收获就是坐滴滴和司机师傅有的聊了。刚开始会不好意思,但是后来越来越脸皮厚,司机师傅讲的故事不管是本人还是他人,我会朝干货处挖,会越挖越深,越挖的深,司机师傅越是讲的嗨皮,听的越是嗨皮。这本身我也觉得是一种奇葩心理了。生活很多时候其实是需要厚脸皮精神的。
二,社会和人,人和人之间,满是信任危机。挖素材的过程中,发现反倒是和不熟的人讲故事讲的真实而嗨皮。熟悉的人之间反倒放不开,一段故事代表着一段过去和状态。可能认识很久的人不一定真的认识。对方讲的故事越多越真实,给人留下的负面印象也将会越多,认识的也将越立体全面。农村里,人出门可能都不锁门,现代社会,铜墙铁壁里一栋楼两对门可能都互不认识。
三,采访人,与人交流是一门技术活。挖素材,采访人过程中,突然明白记者真是不容易。采访,如同演讲,不同人,不同时间地点,不同环境,需要用到的方式不同。如何通过自然真诚的提问,让对方乐于讲同时讲的真实,永远值得学习。
四,倾听,是一种能力。生活中我们习惯了发声,习惯于让别人听我们说,总是想成为中心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我们生来就有两只耳朵,一张嘴巴,更多需要我们多听,少说。给别人话语权,也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