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给我背诵古诗词时,总会表现得很着急,如果我说“明天再背吧,不着急”,孩子们就会告诉我“不行,明天背我就忘了”。哦,原来他们只是临时记忆,为了完成背诵任务而已。可是学习怎么变成了“完成任务”呢,今天背了明天忘,那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呢!
周五让四班学生做了一张期末试卷,里面的古诗文默写有七八年级的内容,即使给了上句写下句,许多孩子也想不起来,即使我把整首诗给他们背一遍,还是有很多学生完全没有印象。这倒也可以理解,毕竟一两年过去了,回头复习再拾起来就是了。但阅读理解可是这学期刚讲过的小说和议论文,而且题目出得并不刁钻,都是小说和议论文的基础知识点,这都想不起来就不应该了。
我知道,他们对于所有的知识,大都是死记硬背,并不真正理解。就拿古诗文来说,如果理解着背诵,势必可以事半功倍,但即使我在课堂上领着他们翻译课文,再详细讲解文章内容,他们还是选择机械记忆。这就造成了前背后忘。
下周要进行第三次月考,孩子们问我:“老师,咱们不复习吗?”当我告诉他们“不复习”时,孩子们竟回我:“不复习,那我们可能不及格哦。”语文,一个需要日积月累的学科,哪是靠着一两天的复习就能拿高分的,也岂是三天不复习就会从90分变60分的。可孩子们不这么认为,他们依赖临时抱佛脚,考试前的复习对他们来说就是得分的秘诀。
或许还是兴趣使然吧。拿我家大宝来说,小四门主要靠的就是多背多记,他喜欢学生物、地理、历史,所以不用刻意抽出课外时间背诵,他都能把知识点掌握地扎扎实实地。但政治就不行,必须在我的监督下背诵老师让打印的知识点,才能在考试时不至于拖分太多。我要求他每天背诵一个知识点,他倒是听话,但每次背题都是匆匆忙忙三两分钟完成。如果我正在忙,让他等会儿再跟我背,他就会特别着急地撵着我,“不行啊,一会儿再背就忘了。”妥妥的临时记忆。
男孩子大都不喜欢这种死记硬背的学科,他们喜欢研究数理化,埋头做题是他们的强项。课堂上,总是能看见某个男孩子偷偷把数学(物理)卷子藏在语文书下,趁我不注意赶紧写上一道题。而做语文卷子时,却在下面左顾右盼,完全没有写的欲望。
大宝的语文老师在群里发了一大堆让孩子们复习的内容:文言文翻译注释的背诵、古诗词赏析的记忆、名著阅读的复习和字词的再记忆,再加上作文,真的是让人望而生畏。记了忘,忘了重记,或许这也符合遗忘的规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