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时间:1949-1953年
阶段特点:
1. 解放军进军全国,国民党退往台湾。
2. 恢复经济是主要任务。
3. 巩固新生政权是重中之重。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 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共产党得到广泛拥护
600余名代表;
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海外华侨。
例如,各民主党派包括: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人民救国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2. 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规定国家的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致开幕词:
“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国内意义——独立自主
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三、抗美援朝战争
1. 朝鲜战争的性质及其变化
教材:“1950 年 6 月,朝鲜内战爆发。”
2. 中国为什么出兵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 出兵朝鲜是民族之勇
1950 年 9 月 30 日,周恩来发出严正警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钢铁产量:美国 8700 万吨,中国 61 万吨。
麦克阿瑟的狂妄——美国不相信中国敢出兵。
五次战役和上甘岭战役——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1953年7月,停战协定签署。
4.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打出了几十年的和平建设环境。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美国“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中国近现代史的两次获胜的反侵略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5. 最可爱的人
黄继光、邱少云等。
教学联系历史大背景。
四、土地改革
1. 完成民主革命尚未完成的任务
农民的主要问题是土地问题——封建土地所有制。
2. 依法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与中国共产党在各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一脉相承: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3. 土地改革与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关系
此次土地改革的目的和意义,不仅仅在于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大规模工业化建设需具备两个前提:
大规模社会改革,解放生产力;
国民经济恢复。
4. 拓展:反腐败斗争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时间:1953-1976 年
阶段特点:
1.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完成,我们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3. 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经历曲折。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 前提
经济恢复——到 1952 年底,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
2. 起步低
3. 成就巨大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以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集中在能源、原材料、机器制造、空白薄弱工业项目。
原因:
举国家之力集中办大事;
人民群众的建设激情和奋斗。
用历史眼光看问题:
武汉长江大桥——万里长江第一桥。
毛泽东的豪迈: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54 年 9 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三大改造
1. 过渡时期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教学重点:对农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 农业合作化
教学中一直存在的瓶颈:为什么要搞农业合作化?
(1)方向:共产党的理想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消灭剥削,共同富裕
(2)一部分农民由于天灾、人祸等失去土地
(3)农民分散经营,力量弱,效率低,难以抗灾,难以发展
(4)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化的步伐
(5)到 1952 年底,组织起来的农户,老解放区占 65%,新解放区占 25%
据当时调查,粮食产量一般情况是互助组高于单干,合作社高于互助组。
3. 公私合营能够顺利进行的原因
国营经济已占绝对优势。
资本主义工商业性质改变——从私有变为公有。
方式——赎买。
农业改造和工业化建设的促进。
问题。
4. 意义
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走向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四、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 中共八大的正确探索
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五、“文化大革命”
1. “以阶级斗争为纲”——严重偏离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 法制破坏,造成全国混乱
二月抗争
3. 形成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
4. 1976年,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
长达十年
5. 教学、评价“文化大革命”的重要依据: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六、建设成就
1. 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如:大庆油田
2. 工业布局明显改善,工业门类比较齐全
3. 尖端科技取得重大进展
4. 人物教学
焦裕禄、王进喜、雷锋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时间:1976 —2017 年
阶段特点:
1. 伟大的历史转折
“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议为中心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 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车道
3.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途光明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 思想解放
真理标准的问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仅仅是个哲学问题,更重要的是“文化大革命”后走什么路的问题。
2. 伟大的历史转折
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以阶级斗争为纲”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对外开放,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农村改革
1. 背景
人民公社政社合一:
统一经营,集中劳动——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
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生产积极性压抑。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2. 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 18 户农民包干到户
3. 作用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业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作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农村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城市改革。
三、城市改革
1. 城市改革改什么——中心环节
计划经济——统得过死
市场经济——增强企业活力
2. 城市改革怎么改?(具体内容)
单一公有制经济——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竞争
政企不分——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责任制——搞活
分配吃“大锅饭”——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生产积极性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
四、对外开放
1. 何以能实行对外开放?
外交基础:20 世纪 70 年代的外交成就
国内需要:
搞现代化——需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
现状——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经验
开放步骤:引进——输出(如:高铁)
2. 开放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一带一路”
两个要点:深圳、上海浦东
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这是通往现代化的正确道路
1. 邓小平的巨大贡献
实现转折;
开辟道路;
坚定不移。
这条道路,中国人奋斗、摸索了一百多年。
2. 确立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 中国梦
习近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4. 建议
要点精讲,线条清晰,干净利落。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民族大团结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47 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8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
2.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 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祖国。
2. 1999 年 12 月 20 日,澳门回归祖国。
3. 为什么能够回归?
(1)“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三方都可接受
(2)祖国的强大——谈判靠实力
三、海峡两岸的交往
1. 改革开放前的基本状况
2. 改革开放后,确定“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停止炮击,倡议通邮、通航、通商,局势缓和。
3. 1987 年,打破隔绝,台湾开放居民赴大陆探亲
4. “九二共识”
海基会、海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5. 2005 年,连战访问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
6. 2008 年,两岸“三通”实现
7. 2015 年,习近平在新加坡会见马英九
8. 警惕、反对“台独”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一、钢铁长城
1. 一个角度——国防的现代化
2. 选择方法:两个比较
比较 1:与近代比
比较 2: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比
3. 研究性学习
指导学生搜集材料,提出观点,解决问题
二、外交事业的成就
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几个阶段:
1. “一边倒”
苏联——争取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援助
美国——封锁、禁运
2. “一大片”——与亚非拉独立国家发展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周恩来,国际影响。
万隆会议: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
3. 外交的新局面
(1)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1 年 10 月
(2)中美建交
1971 年,1972 年,1979 年。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3)中日建交
1972 年,田中角荣访华。
(4)建交热潮——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
重要作用:为对外开放奠定良好的外部基础。
4. 全方位外交
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越来越活跃,国际地位提高,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越来越大。
双边、多边、联合国、国际组织。
取得外交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实力。
全方位外交的目的——为中国的现代化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5. 人物教学
周恩来的外交活动——外交风采、家国情怀。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一、科技成就
1. “两弹一星”
原子弹——1964 年
导弹——1966 年
氢弹——1967 年
增强国防实力,打破核垄断、核讹诈,提高国际地位
人造地球卫星——1970 年
载人航天工程——2003 年
我国尖端科技的代表
人物教学——邓稼先、钱学森
2.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青蒿素——屠呦呦
二、社会生活的变迁
1. 可与活动课结合起来,让学生动手调查研究,可以小见大
2. 贴近生活
例如:服装、高铁、移动支付
3. 注意社会生活的变迁与政治、经济的紧密联系
例如:服装,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流行服装。
怎么认识中国现代史——历史定位
1. 两大任务:独立、统一;富强
2. 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 历史转型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新中国的成立,是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开始,是伟大的历史转型:
(1)半殖民地半封建——独立、统一
(2)结束了长期战乱——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3)改变了中国历史方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4)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
4. 现代史教学,建议抓住一条主线:现代化
国家富强——现代化——伟大的民族复兴——中国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