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教学
《诗经二首》教案

《诗经二首》教案

作者: 教语文的袁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0-05-25 19:44 被阅读0次

统编中学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12课

《诗经二首》

一、教材分析

《诗经二首》是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首诗歌。它是《诗经》中的名篇,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章法抒写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倾慕追寻,以及欲见而不得的惆怅、执着之情。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欣赏能力,《诗经二首》的主题都是爱情,是学生比较敏感的话题,在内容理解方面没有大的障碍。因此,让学生认识《诗经》的美好并进而阅读更多的篇目,搭建起阅读《诗经》的桥梁,是这节课的首要之务。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富有感情的诵读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并有意识地进行诗词积累与储备。基于这个理念,我把这一课定为诵读拓展型教学。 

二、教学目标

课堂目标有这样三个:

知识与能力: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关雎》《蒹葭》的内容及情感表达。

过程与方法:领会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和赋比兴的写作手法,感受《诗经》的艺术美,激发阅读《诗经》整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教学重点:品味感悟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比较四首诗的异同

教学方法:采用了诵读法和探究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素材。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年2月,疫情期间,日本捐赠的物资上的诗词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让人惊艳于中国诗歌的艺术魅力。今天,我们就来走近中国最早的诗歌《诗经》,学习《关睢》《蒹葭》。

出示学习目标:

(二)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共读: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又叫做《诗》或《诗三百》。汉代时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诗经》从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地方的民歌民谣,是《诗经》中艺术成就最高的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风、雅、颂、赋、比、兴,称为“诗经六义”。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选自《诗经·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三)读诗品韵

1、【自由读】结合课文旁批,自由朗读两首诗歌。

2、【师生合作诵读】齐读两首诗,读准字音,读清节奏,注意韵律。

教师引导:《诗经》记录了人们的劳动、生活,也记录了年轻人对爱情的思慕与追求。你听:天清日暖,流水潺潺。绿洲上雎鸠鸟欢快和鸣,文静美好的姑娘款款而来,年轻的小伙禁不住深情吟唱——

(学生接读)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教师引导:秋水茫茫,白露为霜。繁茂的芦苇花在风中摇荡。美丽的姑娘若即若离,多么令人心伤。年轻的小伙儿,在徘徊吟唱。

学生接读: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提问】讨论,读了两首诗歌,你觉得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预设:

1、都是写爱情的诗歌。

2、都写了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和追求。

3、都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4、都由自然界中的物象引出要吟咏的对象,都采用了比兴的手法。

5、男主人公都是深情而执着的。

6、故事都发生在水边。春水盈盈,秋水泱泱,给故事的发生增添了浪漫的特质。

(四)赏析悟情

《诗经》中有很多歌咏爱情的诗,这两首诗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你能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或词语说说你的理解吗?

我选择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

示例:

我选择“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表现了主人公含蓄优雅的思慕;

点拨:第一个空,填写你感受深的句子;第二个空,填写诗人在句中表达出的心情、态度。

预设: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现了主人公坦率质朴的思慕;

2、“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表现了这是明朗执着的追寻;

3、“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表现了高雅热烈的追寻。

4、“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表现了艰难而执着的追寻;

5、“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所谓伊人,在水之涘”表现了忧伤无奈的思慕;

6、“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表现了不畏艰难的追寻;

7、“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表现了苦苦的思慕、久长的追寻。

在这两首诗中,小伙子对女孩子的爱慕、追寻,是深情而执着的,是高雅而节制的,正体现了孔子对诗经的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五)拓展强化

《诗经》的“风”中有众多吟咏爱情的诗篇,如果要给下面诗歌和《关雎》《蒹葭》分类,你觉得应该哪些可以组成一类?简述你的理由。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预设:

1、《蒹葭》《采葛》《木瓜》可以分一个组,因为这三首诗在结构上重章叠句的手法更明晰,形成音韵美、意境美,造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效果。

2、《蒹葭》《采葛》可以分一个组,因为这两首诗都是由植物起兴来吟咏思念和追求的;

3、《关睢》《采葛》分为一组,因为这三首诗都是四言句式。

4、《关雎》《采葛》可以分一个组,因为诗中的女主都是勤劳采摘的女子。

5、《蒹葭》《采葛》可以分为一组,因为主人公都因思念而忧伤惆怅。

(六)小结: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歌是与自然同在的。“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歌是与劳动相融的。

大自然是美丽的,田间的劳动是质朴的,在这样环境下产生的诗歌也必定是美丽的、质朴的。我希望同学们都能爱上《诗经》,爱上中国的文化。

(七)布置作业

背诵《关睢》《蒹葭》

附:板书设计

诗经二首

关雎    采葛———— 劳动场面

                    ————四言句式

蒹葭    采葛————思念忧伤

                    ————植物起兴

关睢    木瓜————高雅喜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经二首》教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tsu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