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大量阅读
研究了那么都关于如何阅读的书,最后结合自身还是一点,大量阅读。
量上不去,其他都是瞎扯。
之前,某某说一年读了几百本书,大家总是会嘲笑,
“读了那么多,也没见有啥进步啊”,“读的多有啥用,关键是精”“读一百本畅销书,不如读一本经典”……
其实都是安慰自己嫉妒心的。
我们要是受这种评论的干扰,那就啥也别干了,你干啥都有人说没用。
大量阅读最重要的好处就是开拓视野,提升认识。
用不用的上,是第二要考虑的,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先不用考虑。
阅读不能总想着体系化,其实知识体系也是某些人自己搭建出来的。
大量阅读就是要打破所有的知识体系,知识向来都不是体系的。
学习对方的知识体系,目的是拆解体系,把知识还原到晶体状态,发现其中的关联性,重新组建。
阅读,或者学习,不用纠结于能否学以致用、纠结是否能够改变行为习惯。
多数情况下都是改变不了的,只有认知深刻到第一程度,改变才会发生。
读那么多还没发生改变,只有一个原因,读的还不够多,或者读的质量不行。
二、不要总想着打造自己独特的观点
去年写了不少文字,但,很多时候是同拼西凑,或者搬运知识。
少有的几篇属于灵感乍现。
如何才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为此焦虑了很长时间。
因为,我发现无论我写什么观点,都已经有人写过了,甚至很多人都比我写得深刻。
看了刘擎教授的书,我发现,把历史上哪些大哲学家的思想,通过自己的逻辑串联起来,就是好文章。
不要总想着独特,要学会将不同的知识黏合。
“搬运”——没必要鄙视。
没有独特的洞见,说明我们“搬运”的太少。
能够“搬运”过来,表达清晰,至少能够说明自己理解明白了。
三、要更加“无耻的”自信
针对我这种从小自卑敏感的人来说,吃了不少自卑的亏。
不是说让自己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而是要,更加有勇气。
在自己的成事因素中,勇气占了很大分量。
而稍微出现一点自卑进行退缩,就一溃千里。
尤其是体制内,被体制化之后,更需要勇气打破自身的禁锢,大家都在小心翼翼以不犯错为工作目标的时候,思考如何才能锐意进取。
如何打破业务的局限,如何打破专业的壁垒。
既然都一体化了,为什么还站在单个模块思考问题。
自己写的报告,同事提了几点意见,就开始自我怀疑,甚至照顾堆对方的面子,进行了修改。
结果领导看了之后,感觉不是他想要的,不应该是我该有的水平。
根据领导提出的意见,就是我第一版的内容啊。
在明显同事没有我更有经验和能力的情况下,我为什么自我怀疑。
还是缺少自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