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精,是一个网络流行语,形容某人善于给自己“加戏”来博得大家的关注。这是百度百科的解释。我国文化崇尚正直、诚实,因此阳奉阴违的两面派,看人下菜的多面孔,往往为人所不齿,被讥讽为戴着面具演戏。人们对“戏精”的解读更为广泛,抛开道德层面的意义,单从“技术应用”来看,“戏精”倒是可以在正面的引导下,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不必一棒子打死。
作为一个自卑的社恐,当生活中的难题迎面而来,我只好硬着头皮抛头露面,可总是不堪其扰身心俱疲:一面否定自己的能力,一面又不得不紧张应对,不止要解决真正的困难,还要与自己的怯懦搏击,实在筋疲力竭。直到后来,我解锁了“戏精”的玩法。
01、
其实在小学一年级时,我已经在不自觉地应用了。那时我常常被小孩子欺负,又不敢告诉父母,非常苦恼。后来我发现,他们最“拥戴”的小朋友,不过是因为时不时送他们好吃的,经常给他们抄作业罢了。
这一发现让我欣喜不已,我开始展开“自救”行动。没有好吃的,我就对他们说:“我舅舅家有好多漂亮衣服,好吃的糖果,如果你们听我的,我就给你们带!”小孩子好哄,我伪装成有钱人的外甥女,便在小朋友堆里炙手可热。另一方面,我想象自己是孙悟空一样厉害的人,发奋学习提高成绩,后来在那位“学霸”威胁不给其他小朋友抄作业时,我伸出了橄榄枝,彻底把他们收入“麾下”,安稳地度过了童年时期。
02、
当时的戏精做派是出于小朋友自我保护的本能,后来随着见识的增长,我认识到这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和人物代入法,于是开始有意识地应用,来化解面对未知的恐惧。
考驾照时,我从没练过车,连车钥匙孔在哪都不知道;又听说驾校老师都特别凶爱骂人,心里便更忐忑,坐在教练车上紧张不安。
怎么破?老办法。“我是老司机,什么车没见过,记性又那么好,一定能很快上手的。”我一遍遍给自己洗脑,想象自己是《速度与激情》里的主角。慢慢地,我放松了下来,蜷缩的肩背也挺直了,开始认真听教练的讲解。
晚上躺在床上,我在头脑中一遍遍演练动作要领,直到能想象出自己顺利通过S弯的样子。下一次训练时,靠着这些虚拟练习,还有“老司机”自诩的信念加持,连教练都一脸不可置信:“你是不是经常练车?”我一阵窃喜。
后来科目二考试,我又开始慌。因为当时正在读《乔家大院》,我便乔致庸“上身”,像要去谈一场大买卖一样,豪情万丈,勇气倍增,“我是乔大掌柜可不能怂!”边给自己打着气,边一顿操作猛如虎,顺利通过了考试。
03、
从此以后,我成了熟练的戏精操作工。
生活中恐惧社交,与不熟的人接触时,我便一秒入戏,想象自己是舌灿莲花的相声演员——为了积累谈资平时也看了不少相声表演——热情交流,甚至还能时不时地抖个包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气氛立马轻松起来。这样一来,大家都以为我是个外向活泼的人,接触多了才恍然发现我社恐的真身。我便给他们讲我戏精式的破冰经历,于是再添一段谈资,无伤大雅,只增笑尔。
工作中,我们部门总监干练的作风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上班时间,我都总监“附身”,以她的行为标准来要求自己。“这个方案就这样吧,修改了3遍了。”我心里刚想摆烂,“总监”马上出面警示,便打起精神继续改。就这么学着,感觉自己连走路都带风了呢。随着一个个方案的成功,我也慢慢得到了公司的认可和能力的提升,听着总监的褒奖之辞,我喜不自胜,心想:您还不知道吧,我可有两副面孔呢。
04、
戏精工具虽然好用,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应酬多了,脸都笑得僵硬,像我这种内向的人,要用很长一段时间的独处来恢复能量;工作中有时过分死磕细节,难免会引发其他同事的不满,被人指指点点。时间久了,我会质疑这些的意义,忍不住扪心自问: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我?
电影《万里归途》中有句台词:“面具戴久了,真成你脸了”。我害怕成为那样的人。每次摘下面具,我都不断提醒自己把注意力放在真正的目标上,伪装和代入只是我达成目标的工具;它没有错,不违背初心,恰恰是我克服自己弱点的表现,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长。
后来,随着一个接一个小目标的达成,我的自信逐步建立,价值内核更趋稳定。当我再次戴起面具,戏精“上身”,也可以游刃有余地完满自洽,不再自我怀疑,因为我已经在不断的探索中,看清了真正的自己。
人生八十一难,我有七十二变。途中荆棘密布,没点傍身的招数可没法儿行走江湖。招数千千万,只要别坏了规矩走在正途,管它是戏精还是面具,管它是不是魔法打败魔法,能打赢就是好招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