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再议论

作者: 行云水间 | 来源:发表于2022-02-11 13:56 被阅读0次

最近看不少书,主要近代的文学作品居多,尤其是关于历史的(清单我就不一一列出,免得有装x的嫌疑)。每读完一本,我都会向我家师姐炫耀我又读完一本某某某作品,但她每次都还以不屑的眼神,你一个理科生究竟有什么底气在一个文学硕士面前张牙舞爪呢?每次看见她这样不屑,我非但不生气,反而越发骄傲。因为我知道现在的人,尤其已经出来工作有段年头的人,能坚持每个月看完一两本书的人已经很少了,哪怕自诩文科科班出身的人,也都被生活工作琐事纠缠得对读书已经有心无力了。每当我看见我家师姐不屑的眼神的时候,我能看到了她眼神背后的不安和焦虑——读书怎么会变成一个理科生坚持的习惯了?不是应该我文学专业人士的爱好吗?这种自豪感慢慢的成为我坚持不断看书的动力,也希望也能影响别人重燃对读书热情。

读书多了,真的如别人所说,越发现自己无知。以前我在大学期间都自认为博学多才,经常在同学朋友面前炫耀文采与博学,也得到不少迷妹认同,顿时觉得自己已经是知书达礼之人,常以文人骚客自居,偶尔编编小曲小诗什么的,洋洋得意,极尽卖弄风情。现在想起来真觉羞愧,细细想来过去读过的书竟没有一本拿的出手,三读《三国演义》的事,被我傲娇的说了整个大学四年。

我总结了几个原因,首先是身边的猪队友不学无术的环境造成了你的自我膨胀,其实大学时代就是从学生转变为社会人的真空时代,陈寅恪先生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竟被理解为自由放纵,解放束缚,潇洒人生。陈先生泉下有知,不知是何想法?能坚持上课的都已是寥寥,更何况坚持看书学习?因此,在那个环境里,你稍微还在看几本书,知道些常识,你已经让同学们敬若神灵,五体投地。第二,就是传统的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也许从小的教养,能让自己最大程度的保持读书学习的态度惯性,这也许是一种内心的自我安慰的一种表现。当大家都毫无内疚的去逃课,玩游戏或去做兼职等许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的时候,你的内心在长期父辈严格从小教育下还是认为在学校读书学习是第一要务。因此你不想去听课但又不能接受逃课这种行为的时候,往往就会坚持到课,却看其他书。这样既不用逃课也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在道义和良心上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同学们看到了,你爱读书的形象就这样渐渐建立起来了

当我还沉浸在自我陶醉在读完一本又一本的传统中外名著的的时候,自认为自己的学术高度又上升了一个台阶的时候,我终于遇到了可怕的事情。你看过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吗?你看过《第二性》吗?你看过加西亚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吗?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我家师姐和她朋友一次吃饭的时候淡淡的聊起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呆若木鸡。自诩博学多才的我竟然对她们所聊的话题一无所知,只能在一旁傻笑。

后来我偷偷翻查这几本书,发现这写书都是文学学术界非常著名的作品,是真正文学研究的读物,我们不知道并不是它们不出名,而是我们的孤陋寡闻。就像贵族和平民,平民永远不懂贵族的世界,而平时我们从小经常听到的世界名著什么的,也仅是上进的平民踮脚可触摸的精神粮食而已,贵族境界却是遥不可及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

我开始梳理看书的方式和作品,不再是拿来就读,对看书的顺序,版本,出版社,评论等都有要求。中华文化源头,不说传说中的《三坟》,《五典》,《九丘》,四书五经可谓目前我们文化源头,尤其《诗经》更是我们现在许多典故,成语的出处,读罢《诗经》你才会由衷体会到穿越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的魅力。读罢《离骚》你才知道千年前的古人的浪漫才情与无边的想象力。《二十四史》让久远的历史和人物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你面前,让人了解兴衰更替的规律,让人懂得仁义礼智信的道理。《资治通鉴》乃是修身治世成就功名之宝典,各种成功人士推荐必须研读。我明白了只有把自己中国的文化源头读通了,接下来的读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相关文章

  • 读书议论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的营养品。书籍可以丰富我们的大脑,丰实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得以汲取营养。俗话说...

  • 读书再议论

    最近看不少书,主要近代的文学作品居多,尤其是关于历史的(清单我就不一一列出,免得有装x的嫌疑)。每读完一本,我都会...

  • 议论阅读输出的3个技巧

    议论阅读输出的3个技巧 我们大多少人在读书之后没有输出。 怎样在全书读完后产生议论阅读的输出呢?《高分读书法》西冈...

  • 议论

    不要议论他人,免得为他人所议论。

  • 议论

    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议人,议论他人如同吃饭穿衣一样平常,但往往这平常的议论会伤害他人而不自知! ...

  • 《议论》

    今天班上投票选榜样 ,所以上午上完课就开始选榜样了。 下午,同学们纷纷议论着谁适合当榜样 这个被投了一...

  • 议论

    在背后议论人是一件非常讨人厌的事情,所谓何人背后无人说,何人背后不说人。人生在世,总难免不了会被人议论,哪...

  • 议论

    近读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注意到了马援的话: 「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

  • 议论

    情绪来了,就会写点东西,放在简书上。或收到点赞,或被人阅读。 然而当我把写的东西同时放在微信朋友圈里,一切就都变味...

  • 议论

    假如你听到有人背后议论你,你会是什么反应呢? 昨晚我就经历了一次,有个亲戚来我大嫂家,当我听到她的声音,我就知道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再议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fwa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