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国际军事形势发生突变,加之最近对中国历史萌生兴趣,我翻开了这本《军事里的中国史》。本书与《疑案里中国史》形式上比较相似,以较小篇幅的文章来讨论、说明某一历史事件或观点,古代军事是我比较生疏的领域,读起来还是略感吃力的,但全书读完,还是有一种不虚此行的感觉的。
诚如思维实验室所言,“过去的军事现象,合理推理,可以看到诗词歌赋里看不到的真实历史”。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我们接触到的文史哲相关知识,大多是政治经济相关的,虽然也有少量的战争军事描写,如曹刿论战,但是大部分语焉不详。《左传》中强调,“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如果把“祀”简单的理解为政经,那么“戎”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军事。既然军事在古人的认知中如此重要,那么为什么我们所学的内容却又如此之少?本书认为这可能和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军事的定义有关,认为“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所以除了军事人员少有人对其关注。久而久之就形成大家对历史上的军事内容知之甚少的现状。然而,历史是由全体人民造就的,要全面的认识历史,军事事件、沿革等必然是不可或缺的。《军事里的中国事》一书,另辟蹊径从古代军事方略、战争过程、地势地形等多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的战争图画。在丰富知识的同时,给予读者一种全方位立体化的历史观,对我而言更加重要的是解答了我多个上学时困扰,总的来说绝对属于开卷有益的书籍。
####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上学背《滕王阁序》,觉得这句气势磅礴,酣畅淋漓。查阅百度百科可以很轻松的获得解释,冯唐易老,说的是冯唐这位同志到老了才有施展抱负的机会,但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但李广难封呢?李广难以得到封赏?为啥?那个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飞将军李广没有封侯拜相?不应该啊,后来一查,确实没有,对此表示费解。百科中有一个观点是李广虽然骁勇善战,但是人品有问题,做事先做人,故未能,但我觉得历史上德不配的多了去了,这个解释我不能信服。所幸本书给我了一个新的解释,很奇妙,很有趣,逻辑也十分通畅。作者从秦末汉初的骑兵战术演变出发,认为早期中原骑兵以匈奴骑兵作为学习范本,李广作为当时的骑兵世家子弟,深受其战术战法熏陶,以轻骑,射击为主,这也是他成就英雄事迹得根基。然而师夷长技以制夷,最终还是失败了,与匈奴交锋的龙城之战战败后,汉武帝开始启用卫青进行重骑改革,依靠纪律强,冶铁等优势,打造出了一只不同于草原轻骑的甲骑部队,从而屡创辉煌。虽然,李广将上一世代的所有技能树点满,但总敌不过新技术,战术的摧枯拉朽,所以李广难封也不仅仅是对命运的慨叹,更是一种要时刻关注新事物的警示。
#### 赤手空拳,行走江湖
《军事里的中国事》除了分析通过分析正史中的事件、人物来还原历史真相,还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江湖韵事的合理性来讲解不同时期在中国中国兵器的演进历程。比如书中就讨论了为何在天龙八部中真正的大侠、主角均不使用兵器?除了金老强调武学至高境界“摘叶飞花皆可伤人”外,还有深刻的宋代历史原因。这是因为宋朝对兵器有着严格的管控,平民持械是可以判刑的,到了乔峰所处的宋哲宗时代,即使军队也只能在冬季演习时将兵器从库房取出,其余时间都是徒手演练。所以在天龙时期,大侠们行走江湖不带兵刃,一是为了显示功力深厚,二是避免无谓的官府麻烦。当然,天龙中也有使用兵器的角色,要么奇形怪状,要么深藏衣襟。其后到了南宋末年也就是射雕、神雕的时代,当时社会动荡,虽然朝廷对于兵器的管制空前,但国力疲软已无法让政令有效地推行,加之战火频纷,社会尚武之气风行,这也因此才有了杨铁心拎着把铁枪满世界比武招亲合理性。读到此,真是佩服金老的知识渊博啊!
---
《军事里的中国事》全书三百余页,共计十章,从明君、战将讲到兵法、制度、地形、军事逸闻等等,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本书从一个不同历史课本的角度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全新立体的历史图画,有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宏图远志,亦有行军打仗中的柴米油盐。除了文中引用文献注释较少有些困难外,实属不错的通勤读物。
阅读中请注意分心报站,要不容易坐过站哈,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
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遇见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