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流动的边界——浅谈身份政治

流动的边界——浅谈身份政治

作者: 董亦何 | 来源:发表于2018-11-21 23:05 被阅读0次

         

    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的新书,被称为其回应美国政治现实之作(目前无中译版)。

        最开始关注身份政治是看了弗朗西斯·福山为宣传自己的新书《Identity》而作的一篇访谈,名字就叫《历史终结之后是什么?身份政治》,福山虽然在大学任教时曾有过偏向保守主义的历史,但和许多知识精英一样,他反对民族主义、支持移民和多元化社会,也反对特朗普。在自己最著名的作品《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里断定了自由主义的胜利后,这位日裔哈佛政治学博士再次预言了人类社会的未来——身份政治大行其道。

          在大多数语意下,政治被注释为:“各种团体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尤指对于某一政治实体的统治。亦即维护统治的行为。”这便表明了政治与群体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从人类的原始社会时期社会分工就已经出现,并由此给个体带来了相应的身份。一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社会分工、亲缘关系、爱好等等同时获得诸多身份,也因此融入诸多群体,个体身上不断演化出来的“标签”成为人与人之间的显著区分,在这些越分越细的“标签”背后往往隐藏着财富、地位、兴趣等诸如此类隐性的东西,在人性的发挥下迫切地等待着他者的认同。尤其是在法律的诞生和完善逐步构建了新的自由和秩序之后,对身份的阐述不断复杂,并且随着世界格局的演变而日益凸显,由身份引发的革命或危机屡见不鲜。

          我所追溯到的现代意义上的一次身份政治的极度活跃期是在二战结束后世界范围内的身份焦虑和由此引发的政治运动。在战后的日本,许多经历过二战的日本国民回忆录中都表达出了从收音机里听到天皇宣布日本投降的消息时无比的震惊,自负的军国主义者一夜间变成了军事法庭上的阶下囚,随之而来的是当局对日本国民在战前和战时所接受教育的全面否定,毫无疑问地掀起了日本国民对自身身份的思考和怀疑,使得探讨身份焦虑的日本战后文学迅猛发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如三岛由纪夫、野间宏等都或多或少的用行动或文字做出了对身份焦虑的思考和反应。等到二战结束后世界经济进入恢复期时,身份政治不再温和地以知识分子或艺术家为主要载体通过文学等方式传播,而是日渐采取了类似街头示威、法庭较量等强力形式,运动的发起者和主体也转移到了学生、少数族裔和社会边缘人群体中,对今日的社会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这种现象的产生源自无数因素的叠加,战后十到二十年以后(尤其是在六十年代)的西方国家有很多社会现象同时出现,首先是二战后婴儿潮的一代开始成年,各国经济大幅度增长,西方进入了在当时广为诟病的“消费社会”,随着教育的普及这些逐渐成年并开始独立思考的年轻人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即数量庞大的学生群体。他们更容易受到理想主义的感染,也更广泛地怀有对世界局势的关注,种种原因使得战前和战后一代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上的矛盾逐渐爆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法国年轻人在五月革命中对鼎鼎有名的二战英雄总统戴高乐的反对——年轻人需要新的英雄和身份的象征,恰逢冷战格局得到加固后苏联对全世界输出红色革命点燃了青少年的热情,他们将青春时期无处发泄的荷尔蒙燃烧在了对政治运动和左翼革命的狂热上——众所周知苏式左翼革命的基础是阶级斗争,而阶级一词本身就是对身份在政治意义上的强化。文化议题在那个年代被广泛讨论,社群主义、结构主义等等新兴思潮开始对主流自由主义思想发起进攻,取得的成果则集中在平权主义、边缘人的身份认同及诸多在今天争议颇大的“政治正确”上。

          在对社会的整合过程中,随着公民个体所获得的权利越来越多,不同的公民群体之间对权利分配公平性的渴求也在各个方面得到体现和映射,左翼所崇尚的平等成为许多边缘群体和持左翼政见者奋斗的目标,然而如果从群己界限权的角度思考托克维尔的一句话:“谁要求过多的自由,谁就要求过多的奴役。”当一个群体得到了他们所渴求的权利时,难免会对本身掌握该权利的主流群体产生冲击和挑战,在西方代议制的框架下,这就为边缘人群所渴求的新的偏向平等的社会整合进程构成了困难,也就要求在边缘群体内部统一战线。纵观现在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种种平权运动,其目的不外乎是对抗主流群体对其的同化和歧视,从而加强其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和实现政治地位的提高。换句话说,真正的平权主义者要求的是尊重和承认,作为平等的一员与其他群体共事的权利。然而随着诸多平权运动逐渐走向极端化,通过内部的排除异己和外部的对抗主流,平权本身已经开始要求某种特权。平权运动只是当今世界身份政治的主要代表,以美国的现状为例,民主党为平权运动提供了政治支持,从而换取美国日益增多的少数族裔的选票,然而随着美国政党极化的日益加强,民主党对身份政治的一味强调因为超出了理性的范畴而受到了感觉被侵犯了自己利益的主流群体的反扑。这也足可见身份作为一个可以被政治利用的武器有其适用性也有其局限性。

          在身份政治背后事实上是对自我的无限放大,对于一无数个体而言,渴望被承认的并非仅仅是因种种原因而附加于自己的某个“身份”,而是躲在“身份”背后矛盾重重且渴望被尊重的自我。如果说一切身份都重要的话,那么其实一切身份也都不重要,因为对身份平等的追求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让自我自由地在无数不同的身份间转换,而不必面临外界强加的桎梏。对一个拥有多种身份的个体真正的包容要强过对平等自由漫无目的的论述,政治化或许并不是实现身份开放性的最好和唯一的方式。如何让身份成为流动的边界而不是束缚的条件,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值得探讨的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流动的边界——浅谈身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ah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