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影视简书电影娱乐圈
《敦刻尔克》:当精雕细琢成为一把双面刃

《敦刻尔克》:当精雕细琢成为一把双面刃

作者: 猎场君 | 来源:发表于2017-07-21 23:01 被阅读0次

    拍摄技术独步影坛,结构迂回复杂,情感则节制疏离,《敦刻尔克》将导演克里斯多福诺兰一以贯之的冷调知性美学淬炼到极致,以无止尽的压迫感和以假乱真的战争重现,取代惯常的英雄旅程。观看过程自然是赞叹连连,但看完后的疲惫感不知是来自战场大难不死的如释重负,还是始终与眼前一切保持无形距离,所带来的空虚感?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敦刻尔克》描述在二次大战期间,面对德军的不断进攻,在海军无法突破德国封锁下,英国政府运用民间船只,拯救30 万受困于法国海岸的英国军队返国。一反类似电影常见的全知视角(透过计划者构思、敌军威胁、地面部队反应等),诺兰选择略过整个大架构,分别透过参与此一行动陆、海、空三面的凡夫俗子,带领观众回到战场,回到枪林弹雨,体会那份紧绷与绝望。

    可以确定的是,身为整个电影院观影经验(尤其是最近才杠上Netflix…)最大的捍卫者,诺兰打造了一部最好在电影院—–银幕越大越好,最好是IMAX或70厘米放映-观赏的电影。纯粹就技术面来说,《敦刻尔克》超越了所有人的想像:砸下重金还原的各种物件与机械,霍伊特范霍特玛油画一般的光影,以及各式各样身历其境的音效(忽远忽近的枪响、鱼雷划过水面的风声、战斗机驾驶舱的风声),真正是不需要戴眼镜,便有3D或4DX的身历其境。当这一切制作元素结合在一起,佐以一点点汉斯季默更像是音效而非音乐的高压配乐——如一场运输舰遇袭的前因后果-观众仿佛能真正走电影的世界里,以最优雅又逼真的方式,感受从四面八方袭来的绝望。纯粹就想要真实体验战争来说,《敦刻尔克》可以说是独一无二。

    但当一切都是为了重现战争的压力而生,在技术面以外,《敦刻尔克》的精雕细琢成为一把双面刃,太过简单又太过复杂。做为诺兰在《盗梦空间》后的另一个独立完成剧本(通常诺兰会和弟弟强纳森一同创作剧本),《敦刻尔克》将各个故事线间的时间差(整个地面线在片中时间长达一周,海面是一天,空中则是一小时)压缩到同等比重(换算成片长皆是大约半小时上下),看似平铺直述的故事(电影纯粹讨论行动的“执行” ,关于“前因后果”仅是寥寥数语)瞬间变得无比复杂。

    此外,演员表现也明显受到上述风格影响。在《敦刻尔克》里头,演员的重点从来都不是心路历程,而是当下面对困境的执行与反应。有些受益于出场时间而较为立体(名义上的男主角菲恩·怀特海德),有些能靠着自身演技突破单调故事(英伦戏精马克·里朗斯,或多数时候只能靠眼神与喘息声演戏的汤姆哈迪),有些则试图用演技撑起根本不存在的角色(充其量只能说是客串的肯尼思·布拉纳),但本片几乎没有任何观众可以投射或支撑的人物,搭配片中大量的多人远景,以及滴血未流的动作戏,让电影有些时候更像是装置艺术或纪录片,除了少数片刻外总保持着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这毫无疑问是一部诺兰想拍的电影,执行上也可说是无懈可击—–但这是不是观众想看的电影,坦白说有讨论空间。在好一阵子前的Netflix纪录片《五人归来》里,众多地位显赫的二战时期好莱坞导演试图在纪录片的框架里,戏剧化二次大战的冲击;《敦刻尔克》则正好相反,用尽一切资源去真实重现现场,某些时候像是特别有美感的纪录片或实验电影。观众的确体会了战场上无所不在的绝望与压力,只是某些时候,多么希望一部电影除了绝望或压力外,还有一点“其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敦刻尔克》:当精雕细琢成为一把双面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dy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