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是我们旅居生活的第二站,由于酒店是楼房,吃饭又是小餐桌,所以,旅友之间的交集相对会很少。
来到这里近一周的时间了,才刚刚知道近桌吃饭的老人,是个90岁高龄的老人。一点都没看出来,说话铿锵有力,步履轻捷,身体健硕。和他同桌的是陪父亲旅居的小儿子,刚刚退休,他们来之安徽淮安。
爷俩都不是太爱说话的人,别说和别人,就是他爷俩,也是整个吃饭时间,都不会有太多交流。老人自己打自己的饭菜,儿子则不爱挤着排队吃饭,他会在排队吃饭的队伍还剩一两个人时,他才从凳子上起身打饭去。但吃的很快,总是在父亲没吃完,他就已经吃完,等着给老人洗碗了。
聊了一次天,是因老人打饭时,筷子掉地上,我赶紧给老人拾起来,他儿子感谢后才聊了几句。据儿子说,他老父亲来南方过冬已有十年的时间啦。所以,他老人家的心脑血管病就一直没怎么犯过。
再后来,才从旅友那里知道,老人是个老教师,就耳背啦,其他没啥大毛病。我理解了,爷俩不太聊天的原因。
有天和老伴说起这位老人,觉得老人是个有福气之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自己有退休工资,财务自由,所以有条件来南方过冬。如果是农村的老人,老啦没收入,怎么有可能来南方过冬。即使孩子们孝顺,可能也不忍心花孩子们的钱,因为现在的孩子生活压力也很大。再则,可能给老人养老的也只有60人,70人啦。因为,他们还有姊妹,兄弟,能轮换。到我们八九拾岁时,因为只有一个孩子,不可能指得上,因为他们还有他们一家子的生活,还有他们个人的事业,怎么可能时刻陪伴,别说能自理时,就是生病住院时,都不一定能指的上。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征。一孩化的弊端在逐渐显现出来啦。
网友评论